林志忆琅琊榜:梅长苏、言侯、高湛、纪王、静妃智商排名-琅琊榜吧

林志忆琅琊榜:梅长苏、言侯、高湛、纪王、静妃智商排名-琅琊榜吧

林志忆 第一:高湛——明哲保身,其智如风
说这位大内总管才是《琅琊榜》第一聪明之人,并非是小编标新立异,也绝非空穴来风。
从表象上来讲,正如梅长苏所说,自古伴君如伴虎,尤其是能在像梁王这般猜忌心极重的帝王身边二十多年仍安然无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高湛之聪慧可见一斑,绝非常人可比。只有对梁王的本性了如指掌、非知进退,擅取舍,明是非,懂权衡,识大体者所能为。以上这些智力因素,通晓其中之一都不失为聪明人,何况高湛几点全中。
更难能可贵的是,宦官即使做到了大内总管,也不过是个奴才头子。所谓的“奴才”就是全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唯主子的命令是从,何况是对待皇上,当然言听计从,理应连丝毫的质疑都不应该有。但这位高公公胸中自有丘壑,对于大是大非,孰轻孰重了然于心,并积极促成大局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可见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忠义。表面上这位大内总管在皇帝面前毫无主见,曲意逢迎,溜须拍马,一副奴才嘴脸。其实大家应该能注意到:太子得势时,皇上每每问及朝事,高湛一概模棱两可;誉王得势时,他依然对政事的看法不置可否,和得一手好稀泥。因为高湛心里清楚,太子和誉王是一路货色,不管谁对谁错,谁是谁非,都不过是在争权夺利,巧取豪夺。他们俩谁做了太子、当了皇帝都跟当朝这位梁王陛下并没有大的差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索性不如明哲保身,闭口不语。皇帝也说过:“你这个老东西,嘴里从来都没有一句准话”。当誉王和皇后同时向靖王和静妃发难时,皇上问高湛的意思,高湛一名“难道是静妃和靖王今日命里犯冲。”一句话既保全了自己,又逗得皇帝开心,类似这样的情节比比皆是。后来靖王上位的时候,当皇上问高湛信不信梅长苏就是林殊时,高公公只是略一思忖,随口答道“我不信”,“因为如果他就是林殊,以靖王的脾气,是万万不会把他送进悬镜司的。”一语中的,一句话胜似靖王和梅长苏的极力争辩,高湛站在皇上的立场上,从靖王的本性来分析,令人心服口服,使梁王立刻打消了心中的疑惑,听完高湛的分析,梁王的态度立刻大变,即刻命蒙挚强行拿下夏江,查封悬镜司。高湛的智慧就像空气一般,时时刻刻萦绕身侧,反而让人感觉不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的意志生生地被忽略掉了,但是却左右着这个大梁最多疑的皇帝的决定。平时总是三缄其口,关键时候口中却有了准话,而且掷地有声毫不犹豫。高湛对时局的了解、对时机的把控可谓登峰造极,其智如斯,何不令人赞叹!第二:静妃 ——以柔克刚,其智若水
“静妃”,一个静字用的恰到好处,把静妃放在第二位,因为在皇宫内外纷繁复杂的事件和人物关系中,一个安安静静的医女,一个普通的嫔妃,却能外安其子靖王,内拒皇后和越贵妃,于刀尖火海之间游刃有余。在揭发“小新”一案中,通过小新过于激动的表现,略一思忖,就能准确判断出小新是誉王与夏江实施整个“离间计”的关键,推理密不透风百无一漏,合情合理;仅凭知道有人要用“情丝绕”就能迅速将其和当时正在发生的大事联系起来,进而迅速推知郡主霓凰有难,并且找出当时她所能找到的最可能帮助郡主的人——莅阳长公主。这样的智慧不可谓不惊人,可见其思维之缜密绝不在梅长苏之下。
说静妃高明还在于她柔弱似水,却能以柔克刚,看似无所作为,却无所不为。在与皇后和越贵妃的争斗中,始终镇定自若,处处机变,发现小新是奸细暂不揭发留作后用如是;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之后对靖王只字不提掩藏得天衣无缝也如是。
而皇上能被她伺候地服服帖帖,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讲,一有压力就想着去向她倾诉,而她却几乎什么都没做,只是尽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与皇后娘娘越贵妃的处心积虑相比,她的不争不抢反而得到了皇帝的宠信。安安静静却已水到渠成,这其中的无为之为,不争之争何其高明又毫无刻意。
看似不争,其实她放弃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核心的利益和原则始终都牢牢抓在手中,她只是深刻地明白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不该争。
九安山之围,梁王在暴怒之下感叹誉王这个逆子竟然终于是反了,已经方寸大乱,整个狩猎的队伍也乱成了一锅粥,人心涣散。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时候的静妃做了一件事,看似毫不起眼,足见其之镇定和周全:他亲自到各营盘通知大家做准备,并安排言豫津召集各府可用来抵抗叛军的人员。水之至柔,柔而不弱,无孔不入。
梁王的寿辰是梅长苏、太子以及众多有良知的文武官员与皇上最后的决战,此事关系皇帝最在意的颜面,非同小可,之前即使是长公主也犹豫再三,因为一旦提起必然是天翻地覆,震动整个朝野。面对皇上的暴怒、指责甚至侮辱,静妃并没有退缩,反而亲自到养生殿安慰梁王,令梁王感到震惊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其胆识恐怕是前皇后都难以望其项背,七尺男儿也无不钦佩吧。水乃天下之至柔,以胜刚强。






第三:梅长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从林殊到梅长苏,是先置于死地而后生,是雄狮梦醒,声闻于天,归来兮!这就注定了梅长苏的生命必定如烟花般绚烂而短暂。因为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梁王也渐渐垂暮,而他的愿望只有在梁王在位的时候才能够实现。
梅长苏必然十分珍惜自己活着的每时每刻,都将之化为实现心愿的动力,八万赤焰军冤死,而自己活了下来,当不辜负众人之所望!火寒毒虽祛,却身体羸弱,命悬一线,时日无多,他实在是等不起了。这诸多的限制也注定了梅长苏的所作所为无法顾全太多尽善尽美。
麒麟才子,占据琅琊榜榜首多年,梅长苏的智慧自不言而喻;神机妙算,巧舌如簧,多智而近乎妖。赤焰冤案发生后十二年,梅长苏以一介白衣之身返回帝都,化名苏哲,虽武艺尽失,病骨支离,年寿难永,但其手似波涛,眼如利刃,满腹奇诡,算无遗策。以白衣秀士之姿翻转众人命运于股掌之间。在他的幕后操控下,帝都形势大变,六部大都换主,原本最有希望继承王位的太子和誉王出局,反而是一直被王室排斥的靖王最终登上帝位。以一人之才能力挽狂澜,整个江湖、朝堂都像是任他驰骋的棋局。这一切都不可谓聪明到了极点。第四 :纪王 ——难得糊涂,大智若愚
纪王爷,梁帝在世的最小的弟弟,誉王评价:“纪王叔虽然不理朝事,只爱风花雪月,偎红倚翠,但他的性情却极是耿直”不好对付。一个“风花雪月”,将纪王爷平日生活状态描述殆尽,一个“耿直”便是王爷的性格。
看王爷的偶尔出现,只是一个背景,但关键时候,确是情节推进的关键。何文新杀人案,一不小心成了将死他的证人;救卫铮,又一不小心成了梅长苏计划中逆转乾坤的一颗棋子;景琰立太子,还是一个不小心,成了梁帝情感天秤上偏向景琰的最后的一根稻草。
因为纪王爷对梁帝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不是能力不是牵制,仅仅是这个孤绝帝王情感上的依托。作为“在世”的最小的弟弟,梁帝有偏爱,但是绝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偏爱,绝大部分是因为纪王的聪明无威胁。所谓大隐隐于世,纪王爷的聪明就在于此,梁帝是杀伐上位的,面对一个强权者,最好的就是示弱,纪王爷将自己藏于风花雪月,就是聪明的一招。让这个冷酷的皇兄明白自己的所有来源于他,不敢反抗不敢违拗。就算耿直,也是聪明地耿直着。能在血色皇宫留命,谁会是傻瓜?王爷的聪明正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一些细节从而影响大局。且不说是不是刻意,活在梁帝脚下,为人足见其智慧。
也许很多人说,纪王爷这么聪明,为什么没有干出些大事?我想确实是因为他的性格。能和豫津成为忘年交,足以说明其年少时候的风流倜傥,不拘细节地与时俱进。能够愿意庇护宫羽一名艺妓,其思想境界便不再仅仅是皇亲贵胄的眼高于顶,而是带着一些侠气了。若是没有“风花雪月”这个断语,纪王爷几乎就成了一些小说中大BOSS的隐形的超级酷炫大臂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看到最后的最后,梅长苏对纪王爷深深的感谢:“谢我什么?我万事看心不看人的,有何可谢。”梅长苏说到:“殿下多谢王爷相救庭生,若非王爷当年一点慈念,他只怕难以降生在这人间……” 。“这个,就更不用谢了……本来都是一家人,谁跟谁不是骨肉呢?”
直到看到这里,纪王爷这瓶华丽丽的酱油才正式发酵而成,散发出悠远的醇香。那些巧变之计算什么,那些权臣计谋算什么,在当年血雨腥风的飘摇朝堂,能够存着一颗心,于万千艰险中存留下祈王一脉,堪称智勇。不管仅仅是为了血缘关系还是其他什么,只要做了,就足以让人赞叹。
这位潇洒闲淡一生的王爷转身而去,袖袍在山风中翩乱飞舞,留下了一个黯然无奈的背影。这时人们才会猛然发觉,在之前众多权谋大戏中那个偶尔跳入眼帘被忽略的背影清晰了起来。纪王爷用他特有的方式,尽力回护着世间的一点清明。大事不动摇小事不拘泥,正是纪王爷。第五:言侯 ——慧眼识人,洞若观火
言侯的戏份其实在整个剧中并不多,但给人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一出场就要炸死皇帝的侯爷细看之后却是相当的智慧, 当长苏说起当年言侯的壮举时,其间那言语配上那展开的苍凉画面,实在让人感动,“当年大渝北燕北周三国联盟,意图共犯大梁,裂土而分。其时兵力悬殊,敌五我一,绵绵军营,直压入我国境之内。这名使臣年方二十,手执王杖栉节,只带了一百随从,绢衣素冠穿营而过,刀斧胁身而不退,大渝皇帝感其勇气,令人接入王庭。他在宫阶之上辩战大渝群臣,舌利如刀。这种利益联盟本就松散不稳,被他一番活动,渐成分崩离析之态。我王师将士乘机反攻,方才一解危局”。相信如果有《琅琊榜》前传的话其智慧与胆识未必在梅长苏之下。
言侯的慧与胆,在年少时是于困境中出使不辱使命,在晚年时是用计谋谋取帝王一命,还有之后引出夏江拖住夏江,恰到好处的引起夏江老狐狸的怀疑时所字斟句酌的表达,这些都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呈现(和夏江的谈话真是一百个脑袋不够分析啊!)。而言侯给我的更深的感触,则是他那纯直的一股侠气与柔情。纵使岁月历练了他的能力,依然不改此心。对冤案因不忿而远离朝堂,对皇后因顾念同胞之谊而手下留情,以及对多年辛苦筹谋被一朝被毁灭时其所展示的豪气与通达,无不让人心生感佩。连最后想要和梁帝同归于尽的行为,依然是那种江湖之气的行为。而言侯在送走梅长苏时还能说出“以先生珠玉之才,要毁我容易,要想为誉王控制我驾驭我,还请勿生此想”此等话语,却是让我整个人为之一振,那种傲气与霸气,仿佛能让人透过悠远的时光,看见当年那个慧心铁胆的少年。而变化之间的辛酸悲苦,让人喟叹。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