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用稻田的一片金黄做舞台,打造文化+艺术,成为国际旅游景点-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林志忆用稻田的一片金黄做舞台,打造文化+艺术,成为国际旅游景点-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林志忆

在台湾池上乡大片的田野上
你看不到一根电线杆
可以想像
这需要多大的共识才能形成这种风景
秀丽的风景
优厚的天然环境造就了闻名优质的池上米

如今
令池上成名的却不只是那黄澄澄的稻米
香喷喷的池上便当
而是精彩的乡土文化

要想吸引城市人来到这里
就必须打造一个独特的强IP出来
并通过媒体的声音去放大
后来在台湾公益组织的帮助下
当地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2009年秋收前
他们在金黄的稻田上
邀请钢琴王子陈冠宇做了一次钢琴演奏会

这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让大家发现
原来台湾的乡镇,可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舞台
此画面也跃上国际媒体《时代杂志》的网站上
让全台湾产生了轰动
这次尝试也让当地人深深体会到
结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
让文化在乡镇深耘、发光
是一个可能实现的梦想

在这之后
越来越多的台湾文化界、娱乐界、时尚界达人来到这里
一方面驻乡感受田园生活
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参与池上活动的讨论与执行
慢慢地
“池上秋收音乐会”变成一个保留节目
每年会有不同的艺人前来演出

“池上秋收音乐会”选址在伯朗大道旁一望无际的稻田上,金黄稻穗的舞台,国家音乐厅等级的团体演出,人与自然最和谐且惊艳的冲击,给游客带来眼球、耳朵和心灵的无限震撼。
2012年
池上秋收音乐节邀请“优人神鼓”演出
创下池上参与活动的人数纪录



2013年
“云门舞集”林怀民以池上为灵感
创作最新作品在池上稻田中演出
让池上成为台湾甚至国际上被追捧的乡镇



“池上秋收音乐节”的成功
让大家备受鼓舞
但是每年一次的节日远不足以带动当地旅游的持续发展

2017年10月28日
池上秋收音乐会现场


后来经过探讨
又发展出复合池上传统农家作息的“四季活动”
让游客可以一年多次来到池上
欣赏池上四季更迭的景色
体验不同季节的生活
甚至停留在池上
细细发掘池上居民的热情和人文
让人们深深地体会到
结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
让文化在乡镇深耘、发光
是一个可能实现的梦想

文化推动者“台湾好”基金会联合交通部观光局
与池上在地伙伴一起动脑、讨论
发展出符合池上传统农家作息的
「四季活动」
让大家可以一年多次来到池上
欣赏池上四季更迭的景色
甚至停留在池上
细细发掘池上居民的热情和人文
「池上春耕野餐节」
邀请大家来到大坡池畔的草地上
吃著米食点心
以湖面为舞台
欣赏乐团演奏
渡过轻松的午后

「池上夏耘米之飨宴」
结合池上妈妈们的手艺和五星级饭店主厨的创意
举办与众不同的特色「办桌」
也与池上共同欢迎每年到池上驻乡的艺术家们
「池上秋收音乐会」
在伯朗大道旁一望无际的稻田上
以金黄的稻穗为舞台
邀请国家音乐厅等级的团体
展现人与自然最和谐且惊艳的表演
「池上冬藏」
则以艺术家驻乡为主

池上四季耕耘四季活动是以池上之美为出发点
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池上
然而
如何让文化和生活结合
成为池上的特色?
池上开始邀请各界的艺术家们到池上停留
希望艺术家们可以和池上的居民们互相学习
体会彼此的生活态度
让艺术家们深刻体会乡村的美好
也让池上居民们感受艺术家们的创意

当然
吸引游客前来
只是第一步
真正让游客产生粘性
并转化成商业消费
还要有大米本身的创意


池上米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衍生品
如米蛋糕和米冰淇淋
针对婚宴市场推出金属瓮、小木桶、手提袋
和花布包装的婚嫁米等等
同时
大米加工及其背后代表的米文化同样也能塑造成吸引物
吸引小朋友的眼光

池上乡碾米厂历史悠久
但经过技术改进仍是全台湾最先进的碾米工厂
也是全台第一家稻米观光工厂

游客在厂内可亲身参与专业碾米加工制程
体验DIY爆米花、做米饼等
各项稻米文化与农事活动

在池上乡
有一个饭包文化故事馆
里面设有历史文化区、农田农具区、稻米文化区、池上饭包区
及古早饭包区等展示区

最独特的是故事馆外还有两节火车餐厅
人们在故事馆里享受美食的同时
也可以重温饭包的故事

当然池上的文创产业的发展
离不开「台湾好基金会」
2009年春天
普讯创业投资董事长柯文昌先生成立
「财团法人台湾好文化基金会」
希望透过整合乡镇的人才及相关组织
共同努力
协助乡镇文化、产业及生态资源得以永发展
「乡镇文化」
是家乡的风景
土地的气味
善良的人情
深层的文化与温暧的力量
「台湾好基金会」
希望扩散这份力量与特质
让更多人看见并一起参与
池上好,好在那里?
好在有良善的居民
好在有包容的文化
好在有丰富的的物产
好在有温馨的故事
好在有质朴的生活
好在有安心的力量

这一切
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乡村文化」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像池上的乡村
让更多的游客体验乡村的人文之美
从乡村开始发芽
也希望大家到池上能多停留一点时间
慢游池上
乡村正在空心化
正在日渐落寞甚至消失
如何延续乡村的美丽?
靠自然风光和乡土气息的吸引
可以在复活乡村的初期发力
而在复活之后
如何可持续性发展?
文创产业的注入
文化和艺术的入驻
才是美丽乡村的回归、建设、复活、传承的点睛之笔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