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今天农历五月十三,恭迎伽蓝菩萨圣诞!为学子祈福,愿金榜题名!保佑全家平安!-五台山文殊道场
6月7日
农历五月十三日
这一天非常殊胜!
这一天即是:
伽蓝菩萨圣诞日
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高考
这是人生其中一道门槛,
也是一场考验与修行!
在如此殊胜!重要的日子里!
祈愿伽蓝菩萨护持高考学子!
祈愿大众善愿皆成!
在伽蓝菩萨圣诞日:
吃素、放生、礼佛、诵经、供花、行善等!
皆回向给天下考生!
祈愿金榜题名!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20年。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
作为三国名将的关公,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毫无建树。可是,关羽那充满英雄传奇的一生,却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君王大力宣扬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像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名人之中,被后世极力推崇并尊之为“圣人”者,却仅有二人,他们就是被民间尊称为“文圣”的孔子和“武圣”的关公。
在中国的佛教中,关公为伽蓝菩萨。伽蓝是护卫寺院的护法神,民间称之伽蓝尊王、伽蓝千岁,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是佛教护法,就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深远影响
千百年来,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极高,他勇猛、讲义气、忠贞不二的形象深入人心。
对关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光大年间(公元五六七年)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这不仅是历代君主对关公褒扬喝彩的产物,更是百姓精神生活的需要。
历朝历代从道德的角度大力宣扬关公的忠孝节义,使关公信仰在不太长的历史时间里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庙宇增多,达数十万座;关公的封号不断加多。
隋朝时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关公的神仙故事,到了唐朝,关公庙增加,文人墨客诗文或碑帖中常提及关公,并开始出现在家中悬挂关公神像。
宋代封为“显灵王”、“忠惠公”、“祟宁真君”、“胎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穆义勇王”、“英济王”,元朝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万历十八年“协天护国忠义帝”、四十二年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到了清代,清统治阶级认为自己能入主中原是得到了关公的神佑邢嘉倩,所以,顺治皇帝特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城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民国时期有的地方将关羽与岳飞合祀于武庙。
关帝信仰涉及到各行各业。有的学者说,南北朝至唐朝是关帝信仰的形成期;宋元是发展期;明朝是盛行期;清朝是鼎盛期。其影响可与尊孔相比焖子的做法,毫不逊色。明朝大文豪徐渭在《蜀汉关后祠祀记》之中说:
“蜀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肖像以临球马弓刀,穷其力之所办。而其醵也,虽妇女儿童,有欢忻踊跃,惟恐或后。以比于此事孔子者殆若过之孙俊浩。噫纵横斗破,亦盛矣!”全国关帝庙多如牛毛,何止万千,清乾隆时期仅北京就有二百多座。
在民间,关公是位武财神,是保护商贾之神。又说关帝庙里抽的签最准、最灵验,不少文人吟诗推波助澜。
关羽为何变成了佛教的伽蓝菩萨?
伽蓝菩萨
关羽,我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逝后被历代帝王褒封,倍受民间推崇,成为儒释道三教并尊、百姓膜拜的万能之神。由关公崇拜衍化而来的关公文化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
而佛教起源于印度、发展在中国,但为何在寺院里会看到中国本土神明关公、化身伽蓝菩萨受到供奉,成为佛教大护法?
一、伽蓝菩萨根由
“伽蓝”为“僧伽蓝摩”的简称,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道场的通称。伽蓝神就狭义而说,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讲,则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乌龙保镖。
佛教的伽蓝菩萨是寺庙丛林的护法菩萨,来源于印度。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庶女生存手册,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观,统称“伽蓝圣众菩萨”。
《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马非,恐招现报耳楚威后。”然而世界上的伽蓝道场无数,区区只有十八神能全部守护?该书又云:“一切神皆有无数眷属,即是分任守护也无妨。”
在印度佛教里,一般伽蓝菩萨是古代护持佛法的伟大国王,如阿育王等。佛教传入中国后,比较普遍的是用关公形象作为伽蓝菩萨的代表,中国民间称伽蓝菩萨为伽蓝尊王、伽蓝千岁。
二、神化了的关公
关公(公元160-219年)名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叱)人。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生随刘备转战南北,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是东汉时期威震华夏的著名将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败走麦城,宁死不屈,被东吴孙权杀害。
由于关公的品行与我国传统道德伦理契合,广大民众在精神上迫切需要他,所以同时被统治者和平民百姓接纳。
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更是极力神化关公,塑造出了一个“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的道德榜样史太龙。
神化后的关公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地位显赫,集忠、义、仁、勇等优秀品质于一身,成为万世道德楷模:
忠:关公为人忠,尤其是忠君。《三国志·关羽传》载:刘备与关公“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刘备)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关公、张飞战败失散,为保皇嫂,关公暂时投降。曹操费尽心机,拜关公为前将军、汉寿亭侯陆元方卖宅,礼之甚厚。但关公却表明“吾极知曹公待吾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
最后尽封曹操所赐之物,千里走单骑,护着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回归刘备,并最终为刘备“断首捐躯”,表现出他坚贞不二的忠君思想甲斗王。
义:关公与友信,待人以义。义使他桃园三结义以后,对刘备义不负心,重旧主,轻新恩,辞别曹操,跋山涉水去投刘备。义又使他报答曹操知遇之恩,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并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不忘旧情。义还使他战黄忠时,折服黄忠,且在其失利时,予以“义释”。
仁:关公处世以仁,为人宽宏曲别针开锁。在许昌,曹操送他许多金帛美女,并封官加爵,然而关公丝毫不为所动。辞别曹操时,封金挂印一身清白,不贪官高禄厚。关公一生体恤百姓,关心士卒,礼贤下士,常怀一颗仁慈之心。
勇:关公勇迈绝伦尘世羁,智勇双全。“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表现出他万人无敌的勇武。战徐州,镇荆州,气吞吴魏。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关公的神威真非凡人所及,匹马斩颜良,河北将士俱丧胆。单刀会鲁肃,江东豪杰尽惊心。刮骨疗毒时,割灸饮酒言笑自若。他威震华夏的赫赫气势,致使曹操决计迁都以避其锐。实乃神威贯古今,不愧为“万世人极”。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关公以他的美德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被后世奉为“仁义礼智信”的化身,逐步走上神坛,成为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并尊的唯一之人。
历史上先后有16位帝王为关羽谕旨加封,随着帝王们从侯至圣的加封,朝廷达官,黎民百姓,郝璐璐无不以神灵膜拜,景仰日深,把关公奉为神,形成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关公崇拜存在的现象,民间为关公建庙,称为关庙、武庙,遍布世界各地,关公成为最受崇拜的神灵曼海蒂。
三、关公化身伽蓝菩萨
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渐渐趋于融合,逐步演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在南北朝时逐渐进入兴盛阶段,普及至民间,它融合中国本土多种信仰,形成了浸透着中国文化的中国佛教。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中这样叙述:
却说关公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
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
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法师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法师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西域响马,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
普净法师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尘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法师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
普净法师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马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代嫁弃后,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佛祖统纪·智者传》也有关于关公皈依佛教的记载:
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到荆州,欲创精舍。一日,见关羽神灵告之,愿建寺护持佛法。beating七日后,师出定,见栋宇焕丽,师领众入室,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弟子获闻出世间法,念求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授以五戒,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智者大师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塑像供奉,使关公成为中国本土佛教神明。
就这样,在中国的佛寺中,常以关公为伽蓝菩萨。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道德人物关公,又化身为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同是佛教大护法,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关公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早期的伽蓝菩萨
在印度佛教里大宋疑云,一般伽蓝菩萨是古代护持佛法的伟大国王,早期寺院中通常以给(ji)孤独长者、祇陀太子和波斯匿王为代表伽蓝菩萨,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寺院伽蓝殿供奉还是这三位佛教早期的大护法。佛教传人中国后,待到后世关公归佛的故事流传开来之后,比较普遍的是用关公形象作为伽蓝菩萨的代表,中国民间称伽蓝菩萨为伽蓝尊王、伽蓝千岁。农历五月十三日为伽蓝菩萨圣诞。
给孤独长者
给(ji)孤独长者,名须达多,梵语sudatta的音译轻身消胖丸。意译为“善与”、“善给”、“善授”等。古 印度 拘萨罗国 舍卫城 富商, 波斯匿王 的大臣, 释迦 的有力施主之一,号称 给孤独 。后皈依佛陀。与 祇陀太子 共同施佛精舍,称 祇树给孤独园 。 晋 法显 《佛国记》:“ 拘萨罗国 舍卫城 ,城内人民希旷,都有二百馀家,即 波斯匿王 所治城也。 大爱道 故精舍处 须达长者 井壁,及 鸯掘魔 得道般泥洹绕身处,后人起塔,皆在此城中孔令俊。”《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大觉世尊於 舍卫国 祇树给孤之园 ,宣说此经…… 须达 为人慈善,好给济於孤贫,是以因行立名 给孤 。布金买地,修建伽蓝贵安水世界,请佛延僧,是以列名经内。”
祇陀太子
祇陀,梵名Jeta,巴利名同。 又作只多太子、逝多太子、制多太子。意译为胜太子、战胜太子。为中印度舍卫国(梵S/ra^vasti)波斯匿王(梵Prasenajit)之皇太子。太子将其所拥有之祇园献予佛陀,由长者须达在此建立祇园精舍。太子后被异母弟毗琉璃王(梵Viru^d!haka)所杀。(中阿含卷二十八教化病经、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法句譬喻经卷一)
波斯匿王
波斯匿,梵名Prasenajit,巴利名Pasenadi。又作钵逻犀那恃多王、钵啰洗曩喻那王。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光王、明光王。为中印度憍萨罗国(梵Kaus/ala)国王,约与释尊同时。住舍卫城(梵S/ra^vasti^),为释尊教团之大外护者,兼领有迦尸国(梵Ka^s/i),而与摩揭陀国并列为大强国。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载,如来成道未久,波斯匿王即位,欲娶释种之女,释迦族之摩诃男(梵Maha^na^ma)乃选婢女之女妻之,王立为第一夫人,生子名毗流勒(梵Vid!u^d!abha)。
王初暴恶无信,归佛后,屡蒙佛陀教化,笃信佛法,曾与其夫人摩利迦(梵Mallika^河大附中,即末利夫人)问答,得“人皆深爱自己”之结论,其后,请教释尊,其对话迄今仍知名于世。世寿八十;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谓王随寿在世,命终之后,毗流勒为王。然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八、西藏佛传等所记与此不同,谓王乃因太子毗流勒篡位,于逃亡途中饿死。(杂阿含经卷四十二、卷四十六、中阿含卷六十爱生经、长阿含卷六小缘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八、卷二十八、卷四十三、出曜经卷八、四分律卷十五、卷十六、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七、卷二十六)
这三位就是最早维护、支持佛教的大护法,因此寺院早期以给孤独长者,祗陀太子,波斯匿国王为代表的伽蓝菩萨。待到后世关公归佛,伽蓝菩萨才逐渐多以关公形象为代表。
南无护法伽蓝菩萨!
南无护法伽蓝菩萨!
南无护法伽蓝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五台山文殊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