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邮箱为什么我们教育出那么多“巨婴”?语文课本要背锅-悦读进化论

为什么我们教育出那么多“巨婴”?语文课本要背锅-悦读进化论


作者: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本文内容整理自鲍鹏山老师的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讲座。
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出了那么多“巨婴”原因就在于,语文课不再系统地读经典、不重视持续的阅读,现在的低年级小朋友背诵的是哪些东西呢?——“小白兔跳三跳,小公鸡呜呜叫,太阳公公给它送了一顶小花帽。”

读经典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读经典就一定好吗?真不一定。孔乙己就是读经典的,他活得怎么样?太惨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100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犯了一个特大错误
从鸦片战争到1917年新文化运动,中间有将近80年,跟英国打我们失败了,跟八国联军打我们失败了,跟英法联军打我们失败了,跟东洋日本甲午海战我们又失败了,而且败得特别惨。我们打不过西洋,也打不过东洋,民族自信心确实是严重受挫。
这时候很多人在反思。是我们没有坚船利炮吗?并不是。甲午海战,当时中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却全军覆没……那可能是文化的问题,于是我们逐渐从技术上的反思转为文化上的反思。
我们认为我们在文化上完全失败了,这样的反思到了教育上就变成什么呢?开始全盘接受西方教育模式。我们的课程里面有了物理、数学、化学、美术、体育......(我们的传统教育只有“四书五经”)。这些肯定是好的,我们也的确完成了教育的现代化。
但是,在教育西化的过程里我们干了一件坏事,什么呢?就是把读经典废除了,然后有了特别古怪的一门课,就是“语文”。全世界都没有这门课,只有中国有。
前年,我们在上海图书馆搞一次海峡两岸三地的语文教育论坛。召开前十天双生侦探,我的一个朋友从加拿大回来了,他原是中国某大学教授,后来移民加拿大。我说,你来给我们讲讲加拿大的语文教育吧。他在电话里马上就抗议“加拿大没有语文教育”,加拿大只有阅读课,就是一本一本读书——
小学一年级一进教室,先给你发一本书,薄一点、内容简单一点我的三个母亲,这本读完了再给你下一本;每个孩子的进度不同,过段时间给你做一个阅读水平的测试,你的水平可以达到哪一层,然后就提升圣代的做法,它有分级阅读的概念,但是你必须把这本书读完。
这种教学方式跟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是很像的静宁天气预报,中国以前也就是一本《论语》给你,读完了读《孟子》,《孟子》读完了读《大学》、《中庸》……一本一本读下去。
为什么说现代语文教育有问题呢?我经常去中小学学校做演讲,我就问校长和老师一个问题,我们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送到学校,到高三毕业,12年的时间,语文课花掉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是请问你们让他们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吗?
12年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因为所有语文教材都不是书,顶多叫“杂志”,每本教材里选几十篇课文,这几十篇课文还不能形成一个系统,都是古里古怪的文章、古里古怪的知识大拼盘。
花了那么多课时,但是没读书天冬素片,这是大问题。

本文配图:丰子恺作品
▍古人精神世界的“三堂”,仅余一堂
再回到大学。西方大学的教育是通识教育,他们的通识教育跟中国的通识教育差别太大了。
我们的通识教育就讲一讲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这一类的东西。概论是什么?完全没有感性体验,全是一些抽象、空洞的东西,然后就变成一个知识在头脑里记一记,它根本不能影响人的思维,也不能影响人的行为,不能影响人的气质,它就是一个跟自己完全不相干的知识,反正我记住了我考试,考完了扔掉。
那么西方呢,它在大学里面最严格的就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内容上必须读原著,比如读柏拉图的《理想国》。读这样的原著,一本一本往下读,而且考试比正常的专业课严格得多。
所以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讲了,如果在大学本科教育四年,我们教育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为什么?大学阶段根本就不是讲教育、讲职业的阶段,你就是接受一种通识教育陶朱公生意经,从而具备一个基本判断。
西方的国民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宗教痞子闯仙界。今天大家坐在这里听讲座,在西方可能就是在教堂里听讲座,教堂里有信仰、有灵魂。所以我说西方的国民教育是“两堂”,一个学堂,一个教堂。
而中国现在只有学堂,没有教堂,我们没有宗教信仰萌版胡一菲,绝大多数去寺庙的人也不是受教育,而是去烧香求保佑。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中国古代怎么样?古代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三个东西支撑的:
第一是学堂。随便一个乡村都有学堂,中国古代的教育成本很低,愿意上的你就来,几张桌子,高矮大小都没关系,没有考取功名的老秀才来教课,教材就是《论语》,没什么成本,乡村教育就完成了。
第二是祠堂。祠堂里有祖宗的牌位。你一到祠堂里面去,你就会看到老祖宗在上面,你知道你的祖先怎么传下来的,你有强烈的祖宗的文化传承、血脉传承。且祠堂很严格,若你做了很缺德的事,你就不允许进祠堂了。所以在心理上它是一个很大的约束,给你荣誉感、成就感。
第三是中堂。祠堂之外,你回到家里,一进屋的正厅,叫中堂。上面通常挂着:“天、地、君、亲、师”。逢年过节要烧香跪拜磕头——跪天、跪地、跪君、跪师、跪双亲。这些你都要敬畏,人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李秋成,有敬畏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你不要以为无法无天是力量。
而现在的小孩,父母不能打,老师不敢骂,他不怕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伊利邮箱,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怕他,这个小孩不完了吗?
中国古人精神世界里有三堂,西方是两堂,我们今天就剩下一堂——学堂。学堂里还没了圣贤。我们今天的小朋友进入了小学,给他发的是什么教材?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不是小公鸡就是小白兔、小猴子。他哪是进学校呢?他进动物世界去了。

▍拿知识点考孩子,就是耍流氓
古代的孩子进学堂是跟圣贤在一起,渐渐他就成人了;今天的小孩进学校是跟“禽兽”在一起,他能变好吗?
我永远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编教材。古代的小孩都能够读圣贤,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为什么今天的小孩只能读小白兔了呢,难道今天的小孩比古代的小孩笨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小白兔和小灰兔》插图
绝对不是。我们“浦江学堂”,小孩从8岁二年级进来,读七本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六祖坛经》到六年级全读完,小朋友都能读懂,而且特别能记忆。而读小白兔,是严重地侮辱我们孩子的智商。这种语文教材不但没有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促进心智的发育,恰恰相反是阻碍了发育。
我有次到山西的一所学校去,翻了一下他们的教材,我就问他们,背这个干什么——“小白兔跳三跳,小公鸡呜呜叫,太阳公公给它送了一顶小花帽。”下面要求“背诵并默写”。默写是为了写字,那么请问背它干什么?
再翻一篇课文雪豹行动。“西瓜大,芝麻小。背诵并默写。”请问背诵干什么?一个老师忍不住了,说,让孩子知道西瓜大、芝麻小。我说你家孩子西瓜大、芝麻小还要教啊?他们说教科书这么写,为了考试也要学。
我一直觉得用知识来对别人进行考试,某种程度上就是耍流氓。西方的教育,很少会拿知识点来考孩子。比如,我们考甲午战争一定要问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这是考知识。西方怎么考?甲午战争有没有可能避免?这样以不同的方式着魔吴沉水,教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
南怀瑾曾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以前读的书一辈子都管用兵疯都市,现在教材上教的东西,小学读的到初中就不管用了。
以前学的东西为什么会管用呢?比如说,我们教孩子《论语》,第一节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暗血部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背诵并默写。现在是“小公鸡咕咕叫”,背诵并默写。
前一个小孩子到了80岁,有老朋友来访,把门一开,看到老朋友来了,很高兴,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一个小朋友,一看老朋友来了,说:“小公鸡咕咕叫!”这是什么?——老年痴呆。
在小孩子记忆力那么好的时候,你给他背这些破玩意儿,你对得起他吗?你为什么不把能够影响他一生,能够形成他价值观的、提升他认知能力的、提升他心智的东西给他呢?
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出了那么多“巨婴”?好多看起来又高又大,三十几岁了,一讲话傻小子一样,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教育严重地阻碍了他的心智发育。
当然,国家义务教育发下的教材也不是说不能教,但是好老师教“小公鸡跳三跳”,5分钟够了。小学生们一节课40分钟,剩下35分钟干别的。家长就该让孩子在课外读一些经典,给他一辈子打下基础。
作为学生,如果老师要教,没办法,你千万不要对抗老师,应付一下就行了,然后拿出时间来读一些有难度的书。人生就像走台阶,你要想每一步都走得很轻松,只能往下走,你要想往上走,那就必须每一步都要付出努力。

▍今天的学校教育,最像“大学”的是幼儿园
很多家长问:既然考试不考,为什么还要读经典?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问题,一个美国人绝对不会问我们为什么要读《圣经》,因为他们知道,人生不仅有考试,人生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灵魂有一个寄托,让自己变崇高、变完美。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教育需要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教育内伊组特?教育给人类提供了什么?
教育不是工具,教育不是仅仅教给你一些专业技能尉迟真金,然后让你找份工作;人类最初的教育,不是把人教育成一个专业的工具,而是把人教育成人。
苏格拉底、孔子、耶稣、释迦牟尼的教育是头脑的教育,专业的教育是手的教育。在今天,这两者都需要。但人们往往重视手的教育,而忽视头脑教育。而后者恰恰是教育最本质的功能,是文化的传承,是让人有文化、文明化,让人成其为人。古人的知识并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多,但恰恰是那些知识不很完备的时代,出现了一批伟大、完美的人格。
所以,读经典根本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直接的目的,鞠婧袆而是我们心灵的需求。但你要说读经典对考试一点用处没有吗?当然有用处了,甚至大有用处。
学习有三个基础:
第一是智商,这是先天的,无法改变;
第二是心智的发育,后天可以养成。如婚恋节目中男孩、女孩,都28、29岁了,但一讲话就像心智发育不全的样子;
第三就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差,你根本无法理解抽象的数理问题,也无法理解文科问题,连题目都看不懂,怎么考试?

一个心智达到充分发育的人,一个认知能力得到充分提升的人,他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会超乎同龄人。区区考试,根本不需要太操心。
还有家长和老师认为,教《论语》嘛,是不错,但是小孩们不感兴趣。但现有的哪一门课是按照学生的兴趣来设置的?
所有的课程之所以设置出来,一定是两个目的,第一他未来生活的需要,第二他心智发育的需要。如果根据兴趣的需要设置课程,最好的课程是《王者荣耀》鬼线人。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按照兴趣教的。老师的义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屈从于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教着教着有很多学生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写作,甚至将来成为作家。
教育是为了未来的快乐,不是为了今天的快乐。当然,你克服了困难,学习到了新东西,能力提升了,这也是一种快乐。必须从不快乐开始,然后实现的快乐才是真快乐、长久的快乐。
读传统经典,读文化经典,不光是中国的经典,也可以读西方的经典,提升你的认知能力,发育你的心智,这是最大的功能。
经典讨论的都是关乎人一生的根本性问题,用哲学的话来讲: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小朋友读这样的书,一开始就要让他格局大起来。
中国今天的学校教育,最像“大学”的,可能是幼儿园。因为小学、初高中教你知识木兰诗朗诵,大学教你专业,跟你一个人内在的成长没关系。而幼儿园老师会告诉你,小朋友要做一个好孩子,将来做一个好人,让我用一个好人的面貌去建构好的人生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就叫“大学”。
有人问《论语》到底讲了什么?我概括了一下就三个问题:1、什么样的人是完美的人?2、什么样的政治是完美的政治?3、什么样的社会是完美的社会。
所以《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我们是一个好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社会,我们有一个好的政治,“三好”加起来就是理想人生。教育就是让我们知道理想的人生是什么,这是最根本的教育。
— END —

如果想和小悦聊一聊侃一侃,扫码加我?
『要么庸俗,要么悦读』


关于熬夜和早起,也许你一直都错了
我把《清明上河图》放大30倍,吓死
唐僧到底爱不爱女儿国国王?
一次性把中国茶讲清楚(建议收藏)
书单|买书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