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程为什么“坏的旅行”同样重要?-大西洋鳗鱼

为什么“坏的旅行”同样重要?-大西洋鳗鱼

如伊朗第一篇《伊斯法罕,我与伊朗秘密警察的惊魂一夜》的留言回复里写到田惠萍,这一篇我会揭伊朗旅行的皮。
而我预感就像曾经写尼泊尔一样,文章发出来会有一番腥风血雨笔口伐诛。

“人的心是怎样,看事物就是怎样”这种看起来很政治正确,细细一想放在写影评写游记上就是歪门邪说的话,在文章留言里层出不穷。
于是这一篇我暂时不讲伊朗,我想到看过艺术家郑轶讲旅行的重要性,我从中获得了共鸣,我加入了自己的感想,来再度聊一聊:
我为什么要“旅行”。
为什么“坏的旅行”也同样重要。
因为人在高铁上,这可能是我唯一一篇没有图片的文章。还请大家能耐心看下去。

每个人的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多鳞白甲鱼。我们获得的书本知识与旁人教导,都只是入门的教育和二手知识。这条路如何走,其中的智慧来自于自己实践过程中的亲身体验,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我常常用的一个比喻是,就如同一个人不曾吃过苹果,是无法真正明白苹果的味道到底是怎样的。旁人用再生动的形容去比喻表达(通常是很主观和个人的词汇),你也无从知晓。
然而当你亲口咬过一口真正的苹果,你就瞬间明白了,一切解释描述在刹那之间没有了意义,都是多余。
你在那里了,你体会到了,你真正明白了,你才终于可以用你自己的字典、自己的表达方式去描述苹果的滋味了李攀新浪博客。

那些来自各种人、数以万计的个人化形容苹果味道的信息,就仿佛是我们获得的各种二手知识、经验。就像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各种知识--那些也只是知识而已,它无法代替你的体验,也没法帮助你去体验稚拙的意思,只是一个引导罢了超能宝贝。从这个角度上说老佛爷是谁,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学科,就仿佛是理解这个世界的不同视角而已。
曾经写过,我对世界的好奇心,从5岁那一年拿着奶奶的汉字大字典的封底上的世界地图天天研究的时候,就开始萌芽了。再长大一点,家里买了电脑,我就常常跑在天涯社区,百度贴吧的各类世界政治历史地理的板块,和全国的网友们谈天说地。

我们中国人是如此的聪明墨骗,网络上从不缺“知识满到要溢出来”的民间高手,就如同现在的知乎一样。很多网友对各国的历史,甚至中世纪西班牙某个具体年代属于哪一个国王统治都能信手捻来。小时候的我,对他们羡慕无比。
后来我发现这些人,经常会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地争吵起来。就如同现在的知乎,就如同当我在专栏上发一篇文章疾驰残影,下面总会有一小部分“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事实上是现在的我,已经很少去天涯、贴吧这样的论坛去寻找信息,进行交流了。
有的时候过多的知识信息,反而会阻碍你的体验,因为它让人产生一种虚假的骄矜--以为自己看过那么多关于苹果的知识,就胸有成足地以为自己知道苹果的味道了。

只停留在虚拟网络上的“高知者”,如果不曾亲口尝过那个苹果的味道,仅靠想象去理解苹果应该是什么味道,最终得到的也只是一些肤浅的似是而非的模拟--那些尝过苹果味道的人,一眼看去,便知真伪。碰巧的是,关于体验这种东西,真的无法瞒天过海。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在自己喜欢的这个领域读了很多书昌业音响,开始自以为事的泡在网络上和人讨论,遇到相悖的观点总希望能说服对方。
但直到我亲身走在那些书本上,野史里,文献里描述的各国土地,亲身感受到彼处的风土人情时,那种感受无以言表,它全方位强化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与理解。

当你亲自尝到苹果的味道之后,你大可以抛开一切前人所有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和体系去描述苹果,然而这个时候你发现催眠术圣经,再怎样去表达都是苍白的,因为“体验”本身是无法完全复制的。
当你体验过哪怕只有一次斗战神仙童,记住了这种感觉,那么此后哪怕再也尝不到苹果,你也不会忘记那种滋味,也不会把它和橘子啊梨啊的味道混淆混沌龙形。因为你到过那里,你就是知道。
这就是为什么我拒绝一切二手信息知识,要亲自去花这么多代价,去走这些我喜欢,以及我不喜欢的国家的原因。

中国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者说的是知识,后者说的就是实践。
A trip is all about experience, so life is a trip. Sometimes it's a good trip, sometimes it's a bad trip。
生活本就是旅行啊,有好的,也总有坏的。
然而我们往往在“坏的旅行”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它让你直面你深层次的恐惧,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一个硬币有两面,我们无法只接受光明的那一面而拒绝黑暗面,我们的生命是一个高峰与低谷交织的过程,是“好的旅行”与“坏的旅行”交织的旅途。
其实任何体验都可以比喻成一场旅行,比如看了一部电影,去了一家新公司... 据说西藏有一种说法--On every journey, you must die once:the person who arrives should not be the person who left. 每一次的旅程,你必须死一次,因为回来的那个人与出发时候的那个人,多少已经不一样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然而你从中能够接受到的信息也正因为你的人生体验,内心有着相似的情感情绪与之呼应。1997年看《泰坦尼克号》的我镜子面具,和2012年在国内重新3D化上映后再次观看这部电影的我,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差之千里。
一个没有经历过爱情刻骨铭心的十岁小孩,永远无法在《泰坦尼克号》的电影里有更多的共鸣。一个缺乏人生体验的20多岁的年轻艺术家到阜阳六百里,即使有着最精湛的技艺,他的作品也注定无法真正打动人心。

不信教的我,在耶路撒冷体会不到那些背负十字架重走“苦路”人的坚持。

没有经历过极端贫困的我,在加尔各答的垂死之家粉刷匠钢琴谱,难以理解为什么有西方人跪在特蕾莎修女的遗像前痛哭流涕。


很多人来到伊朗必然会去波斯波利亚,我不懂考古天造地设造句,所以波斯波尼亚的残柱与尘埃在我心中泛不起任何的波澜。

体验是有阶级的,体验也是需要你有所准备有所经历和积累的呀。不同经历的人看着相同的景物,可能就是有完全不同的情感和理解。

我的前半生是把自己作死与折腾死的经典案例。可是世界上就是那么一类人,并不满足所被告知的二手信息与知识,倔强而固执地,凭渺小的自己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去探索真相,三回程寻找着真理。
这是一场漫长无尽的旅程,也许我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我妈妈说一直等着我头破血流然后回家,回归所谓的主流生活。然而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也以为那是好奇心作祟,可是过了三十岁,我知道,这就是我自己,并且已经回不了头了。
就仿佛是从前“不撞南墙心不死”,现在知道太奇兴宏程,撞到了南墙也只能把它撞破,然后从瓦砾上踩过去,继续走下去。庞晓杰
这是我的路蛀船虫,旁人纵使千万条路,都与我无关。

- 往期精选 -
墨西哥 |为什么要瞧不起墨西哥?
世界 |被辱骂小丁丁的亚洲人?细数我遭遇的种族歧视与种族红利
土耳其 |孤独长春砍手门,伊斯坦布尔。
西双版纳 |我去了一个假泰国
印度 |一半粪便一半黄金,这里是孟买! | 不可思议的印度(二)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更多的旅行见闻,在微博上关注我@大西洋鳗鱼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