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shead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精神日本人(1)-苏小牧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精神日本人(1)-苏小牧的幸福生活
前段时间,在南京抗日碉堡遗址前穿日本二战军装的两个精日分子的新闻又成功的刷了屏,网络上处可见讨论这件事的。
其实大家注意观察的话这群“精日群体”一直都在,而且很频繁,之前上海四行仓库有过,各大微博下也有精日群体辱骂国人,罗永浩去了趟日本也在微博上大肆宣扬日本有多好,同时不分青红皂白的诋毁中国。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为什么我泱泱华夏千古未有的出现了这么多喜欢曾经带给我们沉重苦难的日本呢。
当然,如果说只是单纯的喜欢,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点,这些特点正好触碰了某些人内心深处的点,喜欢也就在所难免。
但精日分子表现出的是一种病态的狂热,在自以为是的诋毁和向往中使得先人蒙羞。
我们就来分析下为什么会出现精日分子以及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狂热。
先从文化上来讲。
中国人一向推崇的是君子文化。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安在焕,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对于君子来说讲求的则是仁,义混沌傲世决,礼,诚,克,名,忠,勇。
中国古代人物画一般是这样的


所以说中国古代人物画大多是儒雅,逍遥,恬淡的,很少有那种龇牙咧嘴面目扭曲只知道炫耀武力的历史人物形象。
武将出身的关羽也不仅仅只是光打仗,也是手不释卷的夜读《春秋》,当然我相信关二爷不仅仅只是读《春秋》,也读了许多其他的书。
明代文征明【题圣像】赞叹曰:有文无武不威如,有武无文不丈夫,谁似将军文而武,战袍不脱夜观书。
文武双全,可谓大丈夫!
而那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带给了我们中国人第一次思想上的启蒙,在中国,没文化逐渐成为了一件很可耻的事情。
而光有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儒家的君子小人论也经常讨论这个问题。
不但要有文化,更要有一颗仁心,心系天下苍生,外圣内王,或救民与水火,或使天下大治,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理想。
常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色小天,这博大精深用词是很精确的。
你只看一本《论语》就能了解中国文化吗?
你只看一本《道德经》就能了解中国文化吗?
你只看一本《孙子兵法》就能了解中国文化吗兄弟同体?
很显然不能,穷尽一生钻研各种经典都只敢说刚刚入个门。
因为你学习的越多才越知道自己的浅薄。
再说日本地球轴心,日本武士道文化人尽皆知。
日本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不是外圣内王的君子道,而是武士道。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称作侍,さむらい;也有稍微古老的说法武士,ぶし)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如同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骑士精神,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
名,忠,勇,义,礼,诚,克,仁。
这八个字是有顺序的,重要性从前向后递减。这是武士道精神与中国儒家的根本性不同:儒家讲求的则是仁,义,礼迟志强的歌,诚,克,名,忠,勇。这是与许多人理解不太一样的。
大家可看出端倪,儒家最重要的是“仁”,武士道最重要的是“名”权梨世。
而日本传统浮世绘当中的武士形象是这样的。



大家可以看出对比,文化体系的不同造成在绘画上的差别恋仲。
如果说中国人物画是内敛,藏神的,日本人物画大多是外扩的,直接的木块华容道。
并没有表达中国优于日本或日本优于中国的意思,只是在不同文化体系下美学表达也出现了差别。
这种美学也影响了二战时的日本。
说道这里,大家应该基本了解到精日分子与正常中国人的不同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不爱打仗,要打仗也是以战止战,因为我们已经占据了东亚最好的土地,再打仗没有太大意义,还可能劳民伤财,动摇统治根基。
而日本武士最看重的是“名”,必须用打仗去证明自己,一个武士天天讲究“仁”,是会遭到耻笑的。
所以二战日本在中国搞“百人斩”的时候并不会觉得自己是个杀人恶魔,反而沾沾自喜,觉得在大和抚子面前更有了男子汉气概。
而这种以杀人为荣以打败敌人为荣的的文化渗透到动漫中也演化成了“中二”。
许多青少年喜欢日本并不是他们去过日本了解日本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何超雄而是迷恋动漫表达出的那种“中二”情节。恰恰处在青春期,需要标新立异,又不愿读中国的经典,“大和武士魂”,就成为了他们钟爱的文化标识。
这时候你跟他提“仁爱君子道”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不屑,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赵青楚,还会斥责我们为“支那贱畜”琼英卓玛,需要被他们所征服。
喜欢昭和日本的中二少年这点和喜欢纳粹德国的中二少年在这方面是一致的。
中国太大了,也无法用一个地域和一个文化去限定中国。比如光八大菜系就够人头痛的,因为都好吃鲥鱼的做法,吃哪个也吃不够。
中国这么多山,每个山都有不同的特色,一会“五岳归来不看山空明大叔,黄山归来不看岳”,一会又“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么多历史人物,这么多名胜古迹,这么多传世经典,中国雄浑博大了,你无法用一个词语去代表中国。
而日本不一样。
比如我说“寿司”。你想到日本了。
比如我说“富士山”,你想到日本了。
比如我说“武士道”,你又想到日本了瘪四与大头蛋。
比如我说“樱花”,你还想到日本了。
比如我说“清酒”,你依然想的还是日本。
比如我说“苍老师”铁甲小宝小让,你绝对还是想的日本。
所以说日本在文化符号上的单一性也便于日本文化的传播。
地缘也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意识。
比如你从小出生在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历史人物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毛爷爷。人人都号称是“龙的传人”,家里还盘着两条龙也是母亲河——长江,黄河,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北国能策马扬鞭,中原能良田万顷蛇菰,江南能诗情画意。各地美食随处可见。
做人最重要的品质简单来说是仁义礼智信,有时候碰到通阴阳晓八卦的奇人还能刷新下你的世界观。
至于我们的统治者皇帝那只是替天行道的人,当他无道的时候我们就推翻他。所以他的圣旨也只能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gateshead。
你猜猜你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你的心态会是什么样的。
再比如你从小出生在一个多地震火山的狭长岛国,土地贫瘠,有时候产的粮食不够吃还得靠海生活,春天的樱花虽然好看但没多久就没了,最好的山是个火山,统治者是半人半神的天皇,还被幕府大将军把持着朝政,全国推崇武士道,能打就能得到你想要的。
你再猜猜你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心态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的人会有什么不同。
但随着日本文化积极向中国文化学习,有些词语概念变得开始模糊了。
比如“神鸦社鼓”,有些人就会想到日本的神社上停着一只乌鸦。
但“神鸦社鼓”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比如“国士無双”,很多人就会想起日本游戏真三国无双。
但“国士無双”是《史记》上夸韩信的,刘邦能夺得天下藁城人吧,韩信功劳相当大。
所以说许多中国人喜欢日本,根本上说还是喜欢古华夏的一些风骨,只不过我们的传承出现了些问题,而日本保留了下来鱼台信息港,导致在喜欢的时候就近就捎带着喜欢了日本。
而为什么精日分子有时候更多的是喜欢昭和日本呢,因为昭和日本是日本有史以来占领的地盘最多的时候了,而战争末期的神风特工队也很有飞蛾扑火的牺牲感,应和日本文化中的“死”文化,一种如同樱花消逝的凋零美感也符合许多人胃口。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