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t6成绩查询为什么武则天最后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家-我是真历史

为什么武则天最后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家-我是真历史
长按下方书生,加小编微信,朋友圈内容更精彩。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原作者或者有信息者可联系微信个人号(kunwei123456),24小时内必定删除
武则天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我有传家宝,但她也是人,她再强也无法完全摆脱人情的束缚。
这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往往以十分冷静理性的方式分析希特勒,但事实上,希特勒有时候是非理性的,所以外人无法理解他的那些荒诞愚蠢的重大军事决策。
同样,虽然武则天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十分了得,但她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存在一时难以接受的心结。

637年,14岁,入宫
655年,32岁,皇后,
664年,40岁,垂帘听政,并称“二圣”
674年,50岁,称天后,
690年,67岁,称帝。
她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才建立了武周王朝少年股神,如果还位李唐,那就是一代而亡,让她立即接受这个现实,这是不可能的!这正是武则天当初称帝后最大的心结。
武则天称帝后,其实是有心让武氏子弟接班的,但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她权衡再三,不得不做出妥协,并定下还位李唐的政治方针,并力求最终平稳实现权力交接撒癔症。
在经过一系列铺垫后,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施行周历巴伐利亚玫瑰,定都洛阳。
之所以改国号为周烧白子,一是武则天称武氏的祖先是周氏。东周周平王的小儿子叫姬武,姬武的后人有姓武的,武氏起源于此;二是周朝享国800年之久,武则天更希望亲手建立的武周王朝,国运恒昌;三更可能的原因是,周朝是儒家最认可的朝代,周朝行的是王道,武周王朝更有可能得到天下士人的认可蕉男。
九月九日举行登基大典,九月十三日敕令建立武氏七庙,李唐宗庙被毁,但是!请各位注意,又敕令建享德庙——祭祀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这表明武则天承认武周王朝来自李唐,更说明武则天为了减轻天下人反对的阻力,为了笼络人心而做出了妥协让步。
可以废皇帝,囚天子,诛权臣,灭宗室,但天下人是杀不完的,天下人的嘴是堵不住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随后武则天封李旦为皇嗣,而不是太子,这就告诉天下人,你只是我儿子,别的什么都不是,这也相当于告诉了武氏子弟,尤其是大侄子武承嗣,将来继位还是有可能的。而万金油的回答“本来就是想要在自己死后把皇位还给李家的”,这个“本来”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呢?
立皇嗣这件事至少表明武则天一开始称帝时,并没有想好将来是否要还政李唐。
如果传位儿子,将来肯定要复辟李唐王朝,那武周王朝一代而亡,对于刚刚建立武周王朝的武则天来说,无法接受;
如果传位侄子,那违背天然的骨肉亲情,侄子肯定与爸爸亲而与姑姑远,古人十分重视祭祀,武则天对死后的祭祀也是有顾虑的。
正是武则天的这种犹豫不决,引发了两次轰轰烈烈的夺嫡大战。
第一次发生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洪煦榆攻势的一方是武则天的大侄子,魏王武承嗣异世邪帝,当时官拜文昌左相,就是尚书左仆射,守势一方是皇嗣李旦陕北剪纸。魏王武承嗣授意市井游民王庆之上书武则天,请求册封太子武承嗣,由于时任宰相岑长倩(当时他官拜文昌右相,即尚书右仆射,地位低于武承嗣)极力反对而搁置。武承嗣借口吐蕃犯边,上书请求派岑长倩平息边乱。(调虎离山计)岑前脚一走,武承嗣就诬告岑谋反,尚未到达边关就被召回,连同一部分李唐势力因谋反罪而被诛杀。
王庆之因为上书请求册封太子,而讨得武则天欢心,连续升官,觉得有利可图,反而变本加厉纸玫瑰林笛儿,在朝堂上耍泼皮,“不立太子就赖着不走”,武则天不胜其扰,就让凤阁侍郎李昭德教训一下王庆之,李昭德性格刚直,就把王庆之打死了。武则天知道后叹了一口气,问李昭德,“武家的天下由武家人继承,天下人应该可以理解啊。”李昭德就劝武则天,“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武则天此时仍然犹豫不决。后来李昭德故意离间武则天姑侄,说魏王武承嗣权倾朝野,若有异心篡位,必将直接威胁武则天的地位,武则天也有些担心。再后来魏王相位被罢免,第一次夺嫡大战告一段落。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cet6成绩查询一开始武则天借口谋反,诛杀岑长倩等反对势力,是有意扶植武承嗣的,岑长倩为武则天称帝立过大功,肯定知道他没有谋反之心,谋反罪只是借口罢了。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李昭德这些人潜意识中,武则天只是暂行家长职权,过后还是要恢复李唐的,人心,这也是武则天立太子事上最直接最强大的阻力。
第二次夺嫡大战发生在长寿二年(693年)正月初一,万象神宫(明堂)祭天大典后。
(关于古代祭祀的初献亚献终献、及武则天修建的“明堂”介绍)
此次祭祀初献武则天,亚献魏王武承嗣,终献梁王武三思。
这次祭天大典简直重磅炸弹,让皇嗣李旦胆战心惊!
因为它释放了极其重大的政治信号!
因为四年前明堂落成时的祭天大典上,初献是太后身份的武则天,亚献是太子李旦,终献是李旦的儿子李成器。
而自古以来亚献惯例都是皇太子!
武则天此时的所思所想已经昭然若揭,这还是还位李唐的迹象吗?
第二天正月初二,李旦正妃刘氏、德妃窦氏给武则天拜年,随后二人直接人间蒸发。(此前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勾引李旦,想要给自己加一些政治筹码,但此时李旦犹如惊弓之鸟,拒绝了她,韦团儿便先诬告刘氏和德妃行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当时武则天并没有任何表示。接着韦团儿又诬告李旦,这次反被揭发而处死)
李旦两位爱妃死不见尸,人间蒸发,但他仍然装作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并让家中不许任何人再提及此事,自己每日请安问好,若无其事。人的心中该掩藏多大的悲愤和屈辱才能做到这样啊!很明显,武则天在打压李旦,只要他一去问武则天,他便给了武则天一个清清楚楚的信号:你对我不满!
偏就此时,武承嗣诬告李旦谋反,武则天竟然派千古大名鼎鼎的酷吏来俊臣去审问东宫属官,刑讯逼供李旦谋反的实情。这一次李旦真是必死无疑!但东宫乐工安金藏以剖腹掏心的义举,想证明李旦清白,武则天得知此事pdd扔蛇,命全力救活安金藏。让来俊臣停止审理,李旦才得以幸免。
我们想想当时武则天身边仅剩这一个儿子,如果想将来还位李唐,她会给将来的国君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吗?她即便想在自己死后还位李唐,想在李氏与武氏的势力之间搞平衡,但形势还没到非杀李旦不可的程度吧?
而武承嗣这边先是长寿二年率领5000人请愿,请求武则天加尊号为“金轮圣神皇帝”,长寿三年又率领26000人再次请愿,请求武则天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武承嗣投其所好,甚得武则天欢心。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一天武则天梦到一只折翅的鹦鹉飞不起来,就找国老狄仁杰解梦,足智多谋的狄仁杰借题发挥说“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狄仁杰深得武则天倚重,同时年龄相仿,像个小老头和小老太太聊天那样,这些话武则天是很听得进去的。
此外,武氏子弟的昏庸无能,也是武则天心中很大的后顾之忧,武承嗣武三思,只知逢迎奉承绝世夜凰,性格跋扈,得罪了不少人,而且政治能力低下,两人均出任过宰相一职,但最终都被武则天罢免,武则天是看到武氏子弟个个窝囊,再加上臣僚软硬劝谏,心中才渐渐确定了死后还政李唐的方针,而张易之张昌宗的枕边风就像临门一脚,让她最终定下立太子的决心。(正是二张受人指使,向武则天提出不立李旦,而立李显为太子的)
从长寿二年(693年)的祭天大典(亚献为武承嗣)到圣历元年(698年)九月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两件事恰恰反映了武则天的心理变化过程。
久视元年(700年)十月,武则天下诏恢复李唐夏历,不再使用周历,这标志着她最终完全放弃大周王朝。
长安元年,武则天大赦天下,重返长安,准备在长安交班。
但长安三年(703年)九月,二张兄弟气焰嚣张,诬告检校太子左庶子魏元忠和司礼卿高戬。由于证人张说临时倒张(张易之张昌宗),才不致牵连太子李显,但此案闹得君臣关系紧张,母子猜忌。武则天,大为不快,于十月下令重返洛阳!一时朝野云诡波谲,再次动荡不安。
重回东都洛阳,这说明此案再次触动了武则天的心结,也再次印证了武则天心中仍然割舍不下她的武周王朝,接受不了武周一代而亡这种残酷的现实。
人心都是肉长的。再理性的头脑有时也要被情感左右。
二张兄弟的倒行逆施,专权跋扈,是后来的神龙政变的直接原因。
关于大足元年,武则天“赐死”李显儿子女儿女婿一事,我认为“赐死”的说法有待商榷。
此前一年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大宴李唐宗室和武氏子弟,缓和两家关系,这表明武则天已经开始处理身后事,做长远的政治安排了,气氛应当是和谐的。
大足元年为公元701年,李显儿子女儿女婿死亡。
而在一个月后,武则天决定重返长安,太子李显随行护驾,相王李旦知左右羽林军事,改元长安(701年),大赦天下,准备将来在长安交班。
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政治气氛总体是很平和的,武则天已经准备将来向李显交班,试问他还有什么理由要杀死李显的孩子、自己的皇孙呢?
关于此事,确切记录有三个。
一:《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认为,责任人为武则天潜江龙虾节,所以他就写“武后逼令自杀。”
二:《旧唐书》“张易之、张昌宗传”中记载,武后让太子李显自己处理此事,李显就把他们勒死了。
我们分析一下,此时经历过一系列生死考验,流放房州15年之久的李显,已然是惊弓之鸟,对武则天无比恐惧。所以事情到了他这里,就变成了从严从重处理。可以说是武则天间接地、李显直接地杀死了他们。
三:《永泰公主墓志》记载,永泰公主先守寡,最后因生孩子死去。(不提武则天的责任)
根据这三种记录,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认为事情过程是这样的:
武则天让李显处理此事,李显由于恐惧,直接杀死了儿子李重润和女婿武延基。而永泰郡主是因为受到惊吓,后来在生孩子的时候也死了。
而后人就把这笔账记在了武则天头上。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