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老大强?翻拍《三生三世》还能不能追上《白鹿原》?-影视独家
作者 ∣云戈
来源 ∣ 同相
中国电影、电视剧创作者也该沉下心来,创作好故事,讲好好故事。即便是要改编故事,也应在改编之前想清楚什么样的故事适合影视改编,如何才能让改编故事烙下创作团队的独有印记。作品的根基终究在于故事,所谓IP好坏的根本也在故事,因而有无IP原作本不是最重要的。而况,故事再好,也需要讲故事的人有能力把故事讲好。
近日,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宣布将携手星爷打造电视剧版《美人鱼》和《西游降魔篇》。其中,电视剧版《美人鱼》已经在广电总局完成了备案。从备案信息看来,较之电影版,电视剧版《美人鱼》的剧情改动很大。据悉,周星驰将担任剧版的监制,参与选角事务。
此外,网传电影《美人鱼2》正在筹备中,电影类型为喜剧、爱情、科幻,拍摄日期为今年10月。而为电视剧版《美人鱼》演员招募而策划的综艺节目《寻找美人鱼》据传将登陆浙江卫视。
《美人鱼》IP的魅力究竟何在,潜力又有多大?电影与电视剧的近亲繁殖究竟有何吸引力,将从未与电视剧沾边的星爷拉入了这股浪潮?
1相互翻拍之风盛行,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电影与电视剧之间的近亲繁殖早已是司空见惯,从上世纪的四大名著改编电影电视剧到如今的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电视剧,这一现象在近几年时间内越发热度飙升。有趣的是,除了《将爱情进行到底》《盗墓笔记》等少数IP获得双赢之外智在瑞,绝大多数同IP电影、电视剧之间总有一胜一败。同IP之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014年网络剧《匆匆那年:好久不见》口碑炸裂,豆瓣评分8.0,同年,电影《匆匆那年》豆瓣评分低至5.3;继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之后,时隔17年,电视剧版《红高粱》播出遭差评,被调侃“不是那口‘高粱酒’”;2015年,电视剧版《何以笙箫默》与电影版《何以笙箫默》先后“出炉”容联云通讯,前者成为年度热剧,而影版《何以笙箫默》中男女主角的演技却被疯狂吐槽……
2016年电视剧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播,该剧收视平平,难以再现影版《致青春》的辉煌;同一年间石油工人之歌,电视剧版《微微一笑很倾城》和电影版《微微一笑很倾城》的首播/映时间相差不到一个月,前者收视率尚可,后者观众吐槽篡改原著、演技浮夸……
2017年,电视剧版《白鹿原》在影版上映5年之后开播,一雪电影招致的前耻,受到多方点赞;电视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浙江、东方两大卫视热播,收视率破1,刘亦菲和杨洋主演的电影版《三生三世》紧随其后定档至8月4日开播,票房成绩如何仍未可知……
明明是“同父异母”,却为何质量差异如此之大?在探究同IP影视剧作品难以取得双赢的原因之前,区分清楚IP改编类影视剧作品的类别是有必要的。
改编类影视作品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影视IP改编类、文学IP改编类。现如今,在影视剧领域中,文学IP改编类影视作品居多,影视IP改编类作品较少。细数过往,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影视IP改编类作品如下图所示:
从表格中不难看出,不同于文学IP改编类作品g6142,影视IP原本就有着较为鲜明的电影风格或电视剧特质。比如《神话》《画皮》系列,既由电影人原创,其故事本身对画面、特效有较高要求。而《金太郎的幸福生活》《马文的战争》等原产于电视屏幕的故事则较为琐碎、日常。这是影视IP改编类电影、电视剧常有胜负之别的原因。至于文学类IP改编的胜负,则要看同一IP故事在银幕与电视屏幕之间流转到底时究竟改变了什么。
2
电影与电视剧之间的改编,
改的到底是什么?
从电影改编成为电视剧,或者从电视剧改编成为电影,在影视剧的改编互动之间,改变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改变的是艺术体裁。毫无疑问,电影、电视剧之间的相互转化首先意味着艺术体裁的改变。就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而言,电影、电视剧虽然是“近亲”,但毕竟艺术基因仍大有不同。从叙事结构上来说,电视剧的故事结构较为庞大,而电影的故事结构则更加精简、缜密;从题材类型上来说,并非所有的故事题材都既适合电视剧也适合电影。
例如,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在电影院里讲好《白鹿原》这样的史诗级故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徐兆寿在《改编是难的——<白鹿原>影视剧得失谈》中写道,虽然陈忠实先生本人对四小时的原版电影版《白鹿原》给予了肯定,但他本人确认为,“即使是四个小时也是失败的”,连环画似的东西“无法使人进入小说的内在精神”。
其次,改变的是原创班底。综观中国影视剧改编史,电影版作品与电视剧版作品采用同一班底的事例屈指可数。除了《将爱情进行到底》《武林外传》在进行电影改编时启用原创班底之外,其他改变作品几乎无一例外的“改头换面”土豆周末秀。改编作品除了故事主线与原作基本一致之外,从导演到编剧到演员全部“换血”,习惯“先入为主”的原著党和原作受众自然很难接受。
再次,改变的是受众对象。原作受众能不能接受新作是一回事,会不会去尝试接触新作是另一回事,毕竟电影受众群体与电视剧受众群体的构成仍有较大差异。年龄层次相对较大的电视剧受众未必能够接受热门电影的故事题材。最为重要的是刘美含图片,中国电视剧受众是无需为观看行为付费的,而电影则需召集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且有消费意愿的受众。一个IP能从大银幕落地到小荧幕也便罢了,若是想要从小荧幕飞跃至大荧幕,还需充分考虑IP本身的票房号召力。
此外,改变的是创作心态。孕育于同一IP的电影、电视剧争先恐后、同期上映的现象本就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影视创作者急功近利的心态。此外,另一现象中也可见出影视团队“非常态”的创作心理——巧合地是,除了《白鹿原》之外,几乎所有的互相翻拍的电影、电视剧作品,两者之间大获成功的总是“老大”。
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必然部分地出自偶然,但是瑜伽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现象也隐藏一定的必然性逻辑——后来者制作班底常常居下。比如电影版《画皮》《画皮2》用的是一线的电影演员,陈坤、周迅五柳村,而电视剧版《画皮》《画皮2》用的并不是最红的小生、花旦。可以说艾红梅,创作者本就打着“二次消费”IP,不必大费周章的算盘。
3
既已知“必败”天命,
为何跟风逆流而上?
改编有风险,“后来者”落败似乎已是命中注定。“天命难违”,影视剧创作既已知天命,又为何逆流而上?
影视剧导演选择已有影视原作在前的IP来进行改编自有其缘由。首先,新作可以向原作借故事。现阶段,中国影视行业缺故事,缺好故事,缺能够吸引观众的好故事。就行业内部而言,影视剧编剧人才稀缺、原创动力不足是不容忽视的行业现状。中国影视既缺原创故事,就不得不向网络小说、文学作品讨要故事,或者是借鉴“同胞兄弟”电影/电视剧的故事。
就行业外部而言,网络文学虽盛产IP,质量上乘者毕竟只在少数钻纹龟,电影、电视剧团队看上同一IP也是难免的事。而况,若有电影/电视剧原作火爆在先,该IP更是经过了原著粉和原作粉的双重认可,该IP故事自然是经得住市场检验的故事,借来一用又有何不可?
其次,新作可以向原作借风势。新作紧随原作其后,则后来者可以蹭取先行者的热度;若电视剧/电影作品与同IP的电影/电视剧作品同步上映,二者可以相互借势,既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宣发费用。虽然说同步上映的两部作品总会被观众拿来做“重此抑彼”的比较与评价,但无论是“推”还是“黑”,终究是确保了关注度。
另有一种情况是新作与原作的创作、播映时间相距甚远。吃“老本儿”的作品通常打的是“卖情怀”的主意,然而打情怀牌有风险,毕竟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观众。电视剧版《致青春》主创团队算是比较聪明的,以90后的故事成功替换80后的故事。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创作者而言,利用好“旧情怀”并不被其所伤并非易事。老谋子尚且把握不住(电影版《山楂树之恋》失败),何况他人?
再次,同一时期的影视题材同质化现象进一步推动电影与电视剧之间的相互改编。在题材选择方面一味跟风、盲目随大流是国产电影、电视剧由来已久的毛病。近几年青春题材、仙侠玄幻题材原本分别是电影、电视剧的热门题材,如今这种同质化之火跨屏“燃烧”。找到好故事难,要在同类型题材中找到好故事更难。随着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电影与电视剧“攀附”同一故事的可能性相应提升。
此外,同一IP在不同领域遍地开花是IP开发的必然。自IP概念风靡在中国影视领域风靡以来,打通全产业链条的口号愈喊愈响,深挖IP价值,覆盖全产业链势在必行。优质IP越发被奉为典范,似乎任何一环发生“掉链子”的行为就对不起整个“IP”。此种情势下,同一IP在电影、电视剧领域同时开花、各表一枝就成为了必然。
然而狠狠哭歌词,存在未必合理。IP概念的过热有其不合理之处,电影、电视剧一味相互翻拍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并非所有IP都适合全产业链投放,并非所有电影/电视剧都可以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同IP下的电影、电视剧的相互改编有可能是中国影视行业的“出路”,也有可能是阻碍中国电影、电视良性发展的“不归路”。
4
酒香不怕巷子深,
影视剧互相翻拍也该适可而止
同IP国产电影与电视剧争先恐后、相互借鉴的根本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不自信,担心原创故事没有爆点;二是对团队宣传能力的不自信未来辅助仪,总希望改编的新作可以乘上原作的东风。古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何如今的“酒商”如此急于将“好酒”呈上?是“酒”不好,还是担心巷子深?
不可否认,形同“好酒”的好故事、好作品在中国影视行业内是稀缺资源。前文曾提到中国影视行业原创力不足。中国影视原创力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原创故事的缺失;二是好的原创作品,也就是好的国产影视剧作品的缺失。
中国影视行业需要原创的故事。虽然文学IP、影视IP等不同类型的IP可以为影视行业提供故事,注入全新的动力。但是中国影视行业的路终究应该自己走。影视剧与游戏、文学等艺术门类毕竟不同,电影艺术与电视剧艺术之间也有鲜明差异,不同的艺术体裁需要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故事来填充。国产电影和国产电视剧理应有独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
中国影视行业呼唤原创的作品。影视作品的原创力不仅体现在故事的原创性上,更体现在导演、影视创作团队的创作力上。竹下俊有人说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年轻的导演和编剧创造力相对有限,于他们而言,改编热门作品是快速混入影视圈的捷径。然而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是有表达个性想法的欲望、有强大的创造力的人,无论对于青年创作者自身来说,还是对于中国影视行业来说,提升创作能力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有了故事原创力和作品原创力,影视剧作品就有了根基。那么有根基的作品还需要“急于出头”么?好故事和好作品应该被“珍藏”还是被“开挖”?
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在当今社会,宣传策略也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酿出一坛“好酒”。而况,再好的酒也不应“一饮而尽”。IP开发固然要顾及“广度”,也应顾及“长度”。不能“竭泽而渔”,只做“一次性买卖”,好的故事更需要慢慢打磨,7z解压软件慢慢沉淀。
中国电影、电视剧创作者也该沉下心来,创作好故事,讲好好故事。即便是要改编故事,也应在改编之前想清楚什么样的故事适合影视改编,如何才能让改编故事烙下创作团队的独有印记。作品的根基终究在于故事,所谓IP好坏的根本也在故事,因而有无IP原作本不是最重要的。而况,故事再好,也需要讲故事的人有能力把故事讲好。
电影、电视剧是产品,但其本质上也是艺术作品强欢成爱。盲目跟风“复制”、不顾及作品的原创性和最终质量违背了艺术工作者的本职责任。影视剧创作何需“急于求成”?是金子总会发光,而好的故事就像是一坛好酒司徒公办案,理应历久弥香。
“影视独家”专注于影剧与新媒体的行业观察,与“广电独家”共同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