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瓷匠茶心丨建窑茶盏:穿越千年,只为吓唬有密集恐惧症的你-古往今来茶
林志忆
中国古代的陶瓷,主要分为青瓷、白瓷、黑瓷三大谱系。
从茶具来说,青瓷质地清淡悠远,白瓷质地高贵典雅。相较前两者,黑瓷显得更加沉稳质朴。青瓷和白瓷,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
《在唐代,绍兴土特产不止有黄酒和杨梅,还有美出天际的越窑青瓷茶器!》
《瓷匠茶心丨都说茶具以青瓷为独尊?白瓷第一个不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黑瓷。
▲宋·黑釉油滴碗
在黑瓷茶盏之中,最有名的当属宋代八大名窑之一的“建窑”出产的“建盏”。建窑的黑瓷在古代还有专属名称——“天目瓷”。
▲宋·建窑油滴天目盏
尽管从中国到日本、古代到现代,无数茶人谓建盏“瑰丽璀璨”、“光彩夺目”,但对于密集恐惧症和斑点恐惧症的患者来说,建盏的釉面花纹,可以说是非常令人生无可恋了。
“茶色白,宜黑盏”
青瓷和白瓷的茶具,早在唐代就十分流行。黑瓷茶盏的流行年代最晚,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风雅的时代——宋代。
黑瓷茶盏在宋代有多流行?甚至连皇帝也来为它打call。宋徽宗赵佶在他的专著《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代表着当时社会贵族阶层的普遍审美偏好。在皇帝的大力推动下,建盏自然也成为了宋代宫廷皇室的御用茶盏。
那么,为什么宋代会一改前代风气,转而推崇低调朴素的黑瓷茶盏呢?这其实与当时的饮茶习俗——点茶、分茶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后者直接决定了前者的流行。
宋代流行点茶,点茶的方法就跟现在日本的末茶道接近。先在杯盏中放入茶叶粉末,然后加入少量水调制成糊状,最后冲入沸水,一边冲一边用茶筅回环击拂。
通过这样的击拂,茶汤表面会泛起一层白白的、“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茶沫。宋人用茶匙拨动茶沫,使之幻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文字、山水、花鸟……这就是难度极大的“分茶”。
▲分茶
为了凸显茶沫的晶莹雪白,人们需要一个深色的器皿衬托。浅色调的白、青瓷,显然已经不再合适。而有着“绀黑”釉色的建盏,刚好符合了人们对茶器的要求,于是,厚重质朴的建窑茶盏,便由此进入了宋代贵族阶层的眼帘。
精通茶事的宋代书法家蔡襄,在他的《茶录》中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最后一句话,就是明确地表示当时茶人在“斗茶”时,是不会选用青瓷茶盏(青盏)和白瓷茶盏(白盏)的。
建盏:爱我,你怕了吗?
建盏吸引宋代茶人的特殊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是“黑瓷”,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独一无二的釉面花纹。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只一模一样的建盏,每一只建盏的釉面花纹,都是“绝版限量”的。
建盏的花纹,比较有名的主要有三种:兔毫、鹧鸪斑(油滴)、曜变,我们一种一种来看。
(友情提醒:下文多图高能预警,#密集恐惧症#和#斑点恐惧症#请谨慎阅读)1 兔毫盏
兔毫盏,顾名思义,就是釉面花纹细长像兔子毫毛的建盏。它是建窑茶盏中出土数量最多的种类,也是最著名的黑釉茶盏。
▲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宋徽宗赵佶本人非常喜欢兔毫盏,曾说“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斑”这样的诗句赞美兔毫盏。
由于窑变的不稳定性,每一只兔毫盏上的纹理粗细、长短都是不同的。根据纹理颜色的差异,兔毫盏内部还被分成了金兔毫、银兔毫和灰兔毫。
▲金兔毫盏
▲银兔毫盏
兔毫盏中,宋代人最喜欢用银兔毫茶盏斗茶。在茶盏中盛上茶水,茶、盏、光、影交织,兔毫纹路千变万化,仿佛儿时最爱的玩具万花筒。
2 鹧鸪斑盏(油滴盏)
鹧鸪斑盏,现存的数量非常少,是建窑黑釉茶盏中的珍品。宋初陶谷说:“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
▲宋·建窑鹧鸪斑盏
这种茶盏的釉面花纹很奇特,是有一个个带有金属光泽的小圆点。整个茶盏看上去,就好像鹧鸪鸟身上的斑纹(鹧鸪鸟胸部羽毛呈黑底白斑状)。在鹧鸪斑盏中盛水时,碗壁上的斑点会在水和光影的交错中呈现出变幻莫测的瑰丽景象。
▲南宋·建窑鹧鸪斑盏
根据斑点的成色不同,鹧鸪斑盏分为金油滴和银油滴。(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鹧鸪斑盏和油滴盏是两种不同的花纹,但这种说法尚缺少出土文物证据。)
▲南宋·建窑油滴小圆盏
刚才已经说过,建窑茶盏“独一无二”——每一只鹧鸪斑盏的斑纹都是不同的。就算是在一只茶盏内部,其上下、里外的斑纹也全都不同,随机分布。
▲宋·建窑鹧鸪斑盏
由于不可控性很强,在宋代,鹧鸪斑盏的烧制难度非常非常大,产量因此就非常非常低。就比如,下图这只被珍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鹧鸪斑建盏,实在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宝”:
▲宋·鹧鸪斑建盏3 曜变盏
如果说鹧鸪斑盏是“珍贵”,那么曜变盏就是“珍稀”了——现存的完整文物全世界仅有三件,且都被藏于日本。
其中,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就是上面收藏鹧鸪斑盏的那家美术馆)所藏的曜变建盏,是三件之中最精美的,现在已经是日本的国宝了。
研究者们说它“在深沉的黑色釉中,出现蔚蓝或紫蓝色斑块,在斑块上又有宛若日晕样的曜变斑点,整个内壁的曜变效果看上去仿佛星空般深邃无垠,美不胜收。”
▲宋·建窑曜变盏
如今,我国的许多陶瓷工艺技术人员都在努力试图恢复“曜变”这一工艺技术,但迄今仍未成功,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正因如此,这三件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匠人技艺、经历岁月洗礼的曜变盏,就更显得更加珍贵了。
东渡扶桑的“天目茶碗”
谈到建窑茶盏,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名词——天目茶碗。这个名词是日本茶人创造的,但根源却在中国浙江。
在日本的词典上,关于“天目”词条有这样的记载:“(天目:)用绿茶末沏茶的一种茶碗,……由中国浙江天目山佛寺的什器而得名。在中国,以建窑产建盏的为代表。……”
在日本,“天目”最初的意思就是指建盏,后来才扩展成所有黑釉陶瓷的代名词。
由于点茶、分茶的流行,建盏在宋代大放异彩,并跟随日本来华的僧侣一路东渡扶桑,成为中华民族茶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部分。尽管技术复原有一定难度,但建盏依旧像一个连通着现代与古代的管道,在中华茶文化的历史天空中,发出独特的光辉。
-End-
-版权信息-
执行总编:周继红
本期编辑:赵成勇;文:陈婉纱
本文版权属古往今来国茶生活平台
转载及合作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版权所有,侵权必纠!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