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生活在中国13种隼动物世界-动物世界
林志忆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红隼(sǔn)分布范围:亚洲、非洲、欧洲,在中国是常见留鸟及季候鸟,繁殖于中国东北及西北,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北方鸟冬季南迁至中国南方、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红隼的卵
红隼长度33-38厘米,雌性体型略大。
雄性头顶及颈背灰色,尾蓝灰无横斑,上体赤褐略具黑色横斑,下体皮黄而具黑色纵纹。
雌性上体全褐,比雄性少赤褐色而多粗横斑。
亚成鸟,似雌鸟,但纵纹较重。
红隼在空中姿态优雅,盘旋或斯文不动地停在空中,猛扑猎物,常从地面捕捉猎物,停栖在柱子或枯树上,喜开阔原野。
阿穆尔隼
Falco amurensis
阿穆尔隼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至朝鲜北部及中国中北部、东北,印度东北部有一记录。迁徙时见于印度及缅甸,越冬于非洲南部的南非、斯威士兰、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在我国繁殖分布区甚常见,罕见候鸟于华东及华南。
阿穆尔隼长度:26-30厘米。雌性体型略大。
雌性头顶灰色具黑色纵纹,背及尾灰,尾具黑色横斑,喉白,眼下具偏黑色线条,下体乳白,胸具醒目的黑色纵纹,腹部具黑色横斑。
雄性特征,胸腹部羽毛为浅灰色,无斑纹。
亚成鸟似雌鸟但下体斑纹为棕褐色而非黑色。
常栖息于开阔的林地,沼泽、河流附近以及树木繁茂的草原。在冬季,它可能会出现在稀树草原和草地和城镇中。阿穆尔隼的主要食物是昆虫,包括蝗虫,蝗虫,甲虫,飞白蚁。小型鸟类和一些两栖类动物。
迁徙时结成大群多至数百只,常与黄爪隼混群。
灰背隼
Falco columbarius
灰背隼分布范围: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以及格陵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中美洲及南美洲北部部分地区。
灰背隼的卵
灰背隼长度大约30厘米。
雄鸟头顶及上体蓝灰,略带黑色纵纹,尾蓝灰,具黑色次端斑,端白,下体黄褐并多具黑色纵纹,颈背棕色;眉纹白。
雌鸟及亚成鸟上体灰褐,腰灰,眉纹及喉白色,下体偏白而胸及腹部多深褐色斑纹,尾具近白色横斑。
灰背隼栖于酸沼地及开阔草地,飞掠地面捕捉小型鸟类。
燕隼
Falco subbuteo
燕隼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及缅甸,南迁越冬。在中国为非罕见的留鸟及季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北方及西藏,越冬于西藏南部。
燕隼的卵
燕隼长度29-36厘米,翼长,腿及臀棕色,上体深灰,胸乳白而具黑色纵纹。
雌鸟体型比雄鸟大而多褐色,腿及尾下覆羽细纹较多。
燕隼于飞行中捕捉昆虫及鸟类,飞行迅速,喜开阔地及有林地带,高可至海拔2000米。
猛隼
Falco severus
猛隼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东南亚至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在中国指名亚种为罕见候鸟于云南西部及南部、广西、海南岛的低地森林。
猛隼体小,长度27-30厘米,头及上体深灰略沾淡蓝,下体浓栗色,颏皮黄色。亚成鸟胸棕色具黑色纵纹。
飞行甚是迅速,可越过森林,捕捉昆虫,似大型的燕。休息时多在树枝上。
猎隼
Falco cherrug
猎隼分布范围:中欧、北非、印度北部、中亚至蒙古及中国。
在中国为不常见季候鸟。繁殖于新疆阿尔泰山及喀什地区、西藏、青海、四川北部、甘肃、内蒙古及至呼伦池,有记录经辽宁及河北,越冬在中部及西藏南部。隼类的贸易驱使人们捕捉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猎隼的卵
猎隼体大,长度47-55厘米。
颈背偏白,头顶浅褐。头部对比色少,眼下方具不明显黑色线条,眉纹白。上体多褐色而略具横斑,与翼尖的深褐色成对比。尾具狭窄的白色羽端。下体偏白,狭窄翼尖深色,翼下大覆羽具黑色细纹。翼比游隼形钝而色浅。
幼鸟上体褐色深沉,下体满布黑色纵纹。与游隼的区别在尾下覆羽白色。
矛隼
Falco rusticolus
矛隼分布范围: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的北极区。
在中国为罕见冬候鸟,在沿黑龙江及呼兰有记录。
矛隼的卵
矛隼体型甚大,长度48-61厘米。
头部为白色,头顶具有暗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到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横斑和斑点,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板色横斑,飞羽石板褐色,具断裂的白色横斑,下体白色,具暗色横斑。
游隼
Falco peregrinus
游隼分布范围:世界各地广泛分布
在我国为不常见留鸟及季候鸟,迁徙经中国东北及华东,越冬于中国南方、海南岛及台湾。
游隼的卵
游隼长度35-52厘米。雌性比雄性体大。
成鸟:头顶及脸颊近黑或具黑色条纹,上体深灰具黑色点斑及横纹,下体白,胸具黑色纵纹,腹部、腿及尾下多具黑色横斑。各亚种在深色部位上有异。
亚成鸟褐色浓重,腹部具纵纹。
常成对活动。飞行甚快,并从高空呈螺旋形而下猛扑猎物,为世界上飞行最快的鸟种之一,有时作特技飞行。在悬崖上筑巢。
拟游隼
Falco pelegrinoides
拟游隼分布范围:北非、中东至中国西部。
在中国繁殖于天山及青海,越冬于新疆西部喀什地区。
拟游隼长度33-39厘米。
背灰色,下体偏白,眼下具狭窄的黑色线条。似游隼黑色的翼尖与灰色的覆羽及背部对比较明显,腰及尾上覆羽灰色浅,下体色浅,以颈背具棕色块斑为特征。
头顶及后眉纹也多少沾棕色。幼鸟褐色重,下体多黑色纵纹,颈背色浅并沾棕。
黄爪隼
Falco naumanni
黄爪隼分布范围:欧洲南部及北非至中亚、印度、缅甸、老挝和中国北方。
在中国为不常见季候鸟,繁殖于新疆北部及西部、内蒙古、河北,经山东、四川南部及河南至云南越冬。
黄爪隼的卵
黄爪隼体小,长度27-33厘米。
雄鸟头灰色,上体赤褐而无斑纹,腰及尾蓝灰,下体淡棕色,颏及臀白,胸具稀疏黑点,尾近端处有黑色横带,端白。
雌鸟红褐色较重,上体具横斑及点斑,下体具深色纵纹。
飞行时尾呈楔形。
黄爪隼于悬崖峭壁结群营巢。主要以昆虫为食。较红隼少停在空中鼓翼,振翼甚快。迁徙时结大群。
红脚隼
Falco vespertinus
红脚隼分布范围:东欧至西伯利亚西部。
在中国罕见,繁殖在新疆西北部乌伦河谷。
红脚隼的卵
红脚隼体小,长度28-34厘米。
雄性翼下覆羽及腋羽暗灰。
雌性上体偏褐色,头顶棕红,下体具稀疏的黑色纵纹,尾下具横斑,翼下覆羽褐色。
幼鸟下体偏白而具粗大纵纹,翼下黑色横斑均匀,眼下的黑色条纹似燕隼。
常结群营巢,停于空中振翼,黄昏后有时结群捕食昆虫。
红腿小隼
Microhierax caerulescens
红腿小隼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山麓及东南亚。
在中国极为稀少,发现于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
红腿小隼体型微小,长度大约15厘米。
特征为喉、腿、臀及尾下棕色。顶冠及背黑而颈背白,自眼部有黑色带延至耳羽后,尾下具黑白色横斑。亚成鸟喉白,额及眉线棕色。
白腿小隼
Microhierax melanoleucos
白腿小隼分布范围:亚洲的南部,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
在中国多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安徽南部和江苏南部。
白腿小隼体型微小,长度15-18厘米。
上体黑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具白色点斑,下体白色,脸侧及耳覆羽黑色,耳覆羽周围具白色线条或块斑。
感谢大家的支持
让我们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动物世界”
微信公众号:iltawcom
邮 箱:iltaw_t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