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生活方式馆丨文韬武略,知行合一,明朝第一牛人的传奇人生…(下)-呼和浩特新闻网
林志忆
24
2018-2-5
生活方式馆推荐
导读: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弗拉基米尔一生俯首拜阳明
更多精彩,今日继续
伍
贵州,龙场,名字听起来很霸气,但是地方却着实不怎么“霸气”。本以为是“龙”生活的地方,事实上却连“虫”都不愿意多待一会儿,古代的贵州,地处偏远,烟瘴丛生,民不开化,从来都是犯人流放之地。因为惹恼了大宦官刘瑾,王守仁被贬到贵州龙场,当龙场驿的驿丞——也就是龙场招待所的所长。这个招待所还有几个特点:整个龙场驿只有两个人:王守仁和老驿卒;更可悲的是,老驿卒因为年龄原因,退休回家养老。这样一来,龙场驿就只剩下了王守仁一个人。先别急,在后来的日子里,时不时还会有乡民聚众闹事,山贼下山抢劫,“好人”不会说汉语,会说汉语的不是“好人”。在龙场驿,王守仁一边和乡民沟通感情,教他们学习汉语和文化知识,一边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吃饭、住房、工作条件——这些在当时被当做是“人欲”。而明朝推崇的治学大师是朱熹,朱圣人有一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王守仁不想饿死,而且,在龙场,朱圣人的“理”没有一点作用,因为山贼不会跟他讲“理”,乡民也听不懂朱圣人的“理”,做饭盖房子洗衣服也不需要“理”。此时此刻什么是最重要的?活着。也就是在龙场,王守仁明白,朱熹可能是错的,吃不饱穿不暖拿什么去领悟“天理”;也就明白他十九岁那年对着竹子“格物”也是错的;加上之前经历的种种,王守仁更加明白,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又是自己想要的。“天理”和人欲本就不是对立的,“天理”即是“人欲”:心即理也。史载:“龙场悟道”。这一年,王守仁三十七岁。
在到龙场赴任之前,王守仁回南京见了父亲一面。父子相见,王守仁长跪不起:儿有负父亲教诲,因为意气用事失了前途。如今的父亲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高居吏部尚书之位。他并没有责备儿子丢官,反而勉励王守仁:你做的对!在王华看来,前途固然重要,但是心中的道义更加重要。他开始明白,自己的儿子并非如想象中那样顽劣,将来的成就甚至会在自己之上,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持续了二十多年的父子之战,以父子俩相互理解宣告结束。
陆
1519年六月,对于江西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宁王朱宸濠以皇帝昏庸、替天行道为由举兵反叛,为了这次行动,他蛰伏了十年,谋划了十年,如今终于到了付诸实践的时候。而与此同时,身为赣南巡抚的王守仁正在四处奔波招募兵丁,准备抵御宁王的叛军。此时的江西,无兵、无将,没有后勤保障,没有友军支援——部队粮草军械都要自行解决,想要平定叛乱可谓难上加难。
宁王反了!整个江西都乱成一锅粥。但是在王守仁眼里,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次可以施展自己才华抱负的机会。战场、军队、兵法;筹措粮草,招募兵丁,排兵布阵;王守仁年少时就有的“运筹帷幄”的梦想终于在他48岁这年,因为宁王叛乱而实现了。事实证明,王守仁虽然是文官,却不是庸官;王守仁虽然从未上过真正的战场,只是打过几次土匪(包括在龙场的时候),但是却把军事指挥变成了“艺术”,绝非纸上谈兵:用计策让宁王在南昌与安庆两地之间犹豫不决,趁宁王进攻安庆之际,围魏救赵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宁王回援,奔波成疲惫之师,最后在鄱阳湖用火攻击败叛军。三十五天前,他孤身一人,手无寸铁;三十五天后,他生擒宁王,平定了宁王谋划十年的叛乱。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除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出众的军事才能,支撑他的,还有一颗济世报国的决心。登上南昌城头,天依旧那么蓝:父亲,我终于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了,我要的就是用生平所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我做到了!
一人之力独撑危局,立下盖世功勋,应该得到封赏:升任江西巡抚(官升半级)。没有其他封赏,而且,在功劳簿上,排头功的并非是王守仁,而是几个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王守仁不在乎,高高兴兴去赴任。直到三年后,1522年正德皇帝驾崩,嘉靖皇帝登基,得知王守仁如此大才,授兵部尚书,主管军事。当年二月,刚刚到任不久,父亲王华去世了,这位老父亲前半生与儿子“斗法”,后半生却以此子为傲,也当含笑!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王守仁悲痛万分,之后大病一场。也是因为父亲离世和一场大病,王守仁彻底放下了,尘世的一切俗物都与他无关,格“竹”至知、金殿被贬、龙场悟道、江西平叛,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故事。现在,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搞哲学——心学。
心学四决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为“心学”四诀。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心存良知,一心向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努力就好。就像,面对穷凶极恶的匪徒,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武装斗争才是最好的办法,放下武器我是“阳明先生”,手握虎符我就是王将军。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对于王守仁,他先是思想家、哲学家,然后才是军事家。
终
若论明朝哪位武将最能打仗,恐怕谁也说不好;若论明朝哪位学者学问最高,也没有统一答案;可要问谁是大明王朝第一牛人,研究过明史的学者会一致回答:王守仁。
五百年后,浙江余姚一位著名学者在其散文中写下这样两句话:1.他狠狠地为故乡争了脸,但故乡并不认识他,包括我在内;2.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这位学者名叫余秋雨,这篇散文叫做《乡关何处》。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生活方式馆
每天PM8:30
呈现最文艺的呼和浩特!
今日馆长:女侠小熙(yigelizi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