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决定你的身心健康-幸福365
林志忆
企业家老布,2008年被确诊为晚期膀胱癌。自拿到诊断书开始,他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回顾:他一生喝了4万瓶啤酒,4万杯咖啡,3650份洋餐,然后日夜颠倒……最后50岁就得了膀胱癌,必须开刀。但是他认为开了就被阉了,于是一个人跑到北京一个山脚下种地,抛弃原来的生活方式,结合中药治疗。几年过去了,他现在活得很好。于娟,复旦大学的年轻教师,博士、双学位硕士,29岁被确诊为乳腺癌,去年去世了,在她用最后的生命写的回忆录《此生未完成》里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她为什么会生癌?因为她体质特别好,爸爸又是高级厨师,所以她什么都吃,骨头疼了还能一口气吃八个大闸蟹……然后日夜颠倒,工作完了晚上还去蹦迪。她可以平时不看书,考试时连续几夜不睡觉,生活回报给她的是晚期乳腺癌。我的一位37岁的病人,因为投资养猪失败了所以非常郁闷,天天吃肉喝闷酒,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最后诊断出得了晚期肠癌,开刀后不到两个月复发。他想到了自杀。他老婆劝他要死也要等到自然死,还有60天,活过去吧!老婆想给他找点事情干,给他买了寿山石。他先是为了止疼刻了《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刻完以后60多天过去了,没死……刻《滕王阁序》的时候整整28天不下楼,疼醒了就刻,刻累了就睡。然后他宣布要刻《红楼梦》,《红楼梦》刻完已经过了300多天,到现在13年过去了,他依然活着。这些案例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很多病非天降之,乃人自为之。第二,很多病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因素的叠加。其实今天许多临床疾病的起因当中,百分之七八十可以归为生活方式不当,所以世界卫生组织非常明确地提出,发展中国家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控制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慢性病。2011年11月在莫斯科,陈冯富珍特别强调:“中国如果注意改善膳食结构,一个环节可以降低中国40%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病例大概250万到260万,40%就是100万。去年《柳叶刀》发了一组文章,提到今天整个世界的医疗模式都有问题,今天的世界医疗模式是针对急性病的,抢救的……《柳叶刀》进一步强调:如果中国人利用深厚的技术,在这方面做些前瞻性的工作,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模式。但目前我们的防范、治疗方式都很单一,就是“征服”。冠心病就装个支架,肿瘤不是割掉就是化疗,对健康的问题都是“维生素什么缺乏导致什么病,你感染什么细菌导致什么病”……但是生活方式致病,却是典型的沙堆效应。所谓沙堆效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个叫巴克的系统学家提出了“自组织临界”理论。复杂系统会出现突然巨变,因为系统中一部分会影响其他部分,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小孩子玩沙堆,堆到一定程度再加沙,结构就会紊乱了,再加最后一粒沙,可能它的结构就会崩溃,但是其隐患是从一开始就埋下的。打牌的人知道“同花顺最大”。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健康因素和不健康因素,基因不可能完全正常,所以基因很可能就是张“黑桃”;在今天这个环境当中,我们体内必然会有毒素的积累……这样第二和第三张“牌”凑齐了。其实癌细胞是走走停停,很可能体内癌变细胞已经有了,但是它处于休眠状态还是处于快速增生状态,就看你怎样生活。因此,生活方式致病是“同花顺”,我们解决生活方式导致的病,也需要“同花顺”。由此可见,第一,生活方式致病是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除了管好嘴、迈开腿,还要注意优化生活方式。第二,预防关键点、临界点。第三,千万不要凑上“最后一张牌”。第四,防范各种生活方式病。我们现在将宝压在一个方面——新药或者中药上都是有问题的,其实多治疗方针更重要。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有正确的医疗对策,要有合理的药物,心理要调整,饮食要跟上,体能锻炼要加强,还要有社会支持……只有综合,才能疗效好。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凑上“最后一张牌”呢?第一,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膳食结构,起居有常,必须从现在开始做起。第二,防范系统崩溃,要从多个环节做起。第三,要留意自身的蛛丝马迹,出问题之前身体往往会发信号,就像最后一粒沙子没放上去之前,其实沙堆本身已经松动了。比如说最近感觉很累,脚容易酸,莫名其妙出虚汗,脚容易扭伤……这些都是征兆,这个时候注意休息,也许就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据临床观察,“最后一张牌”的诱发事件往往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急性事件,极度疲劳,情绪暴发,饮食过于丰盛对于养生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对胰腺癌、胆囊癌和肝癌患者而言。第二类型就是慢性加速度阶段,对于慢性应激我们要特别重视。2010年国外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4000多例同一民族的妇女,年轻时都有过挫折,之后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研究结果发现她们的端粒酶比常人要少。端粒酶和寿命有关,就说明即便这些人不生病,寿命也要比别人短。上海崇明岛又被叫做长寿岛,岛上有100多位老人过百岁了。人们做过调查,百岁老人里60%是过一天算一天的B型行为;不到30%是A型行为,A型行为好斗但是斗过了就算了。总之,没有一例是特别纠结性格的,也没有常期处于慢性纠结状态的,所以慢性应激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尊重生命,珍惜健康,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千万不要把“最后一张牌”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