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甘助尧瓷竞风流 人文情怀||尧瓷乱谈(十):-人文古徵
林志忆
尧瓷乱谈(十): 甘助尧瓷竞风流
(2017年9月27日于县宅)
文图/杨 烨
从尧头窑遗址景区开建以来,一种难以割舍的恋乡之情,使我每年都至少要光顾两次,以观赏其新的变化。每于此,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搞点写作,拍些照片,虽然都属业余水平,但都会因生发真情实感和留得真实影像而心安理得。为什么会有这些自觉自愿的举动?说真的,这些年来,我总想用绵薄之力助推一下尧头窑,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想传递一点点正能量!
先说些写作吧。除了那篇《尧头窑:抹不去的记忆》外,还学着写了一些诗。我是学理的,于诗本不通,但学着写写诗,对陶冶性情,不无好处。这些年围绕尧头窑,偶也写了几首,曾发表于《澄城诗词》上。现选三首,顺便谈谈当时的心境和想法。
那是2013年5月7日,农历3月28日尧头古会正日子,我无心逛会,却冲着4月26日尧头窑遗址刚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喜讯,带着病冒着细雨下沟爬坡、翻山越峁,凡能走到的地方都要去“普查”一下,看看现今的遗址到底是啥样子,以了近年一大心愿。之后,感慨万千,遂成七律《尧头窑寻迹》一首:
下至沟桥上峁梁,穷观古镇尽沧桑。群窑熄灭雄姿在,二水断流盛况亡。易解游公诗句美,难超故匠艺精强。补栽千百长青树,重塑窑神续火香。
时尧头窑景区已立项开建,虽栽了不少长青树,但遗址已千疮百孔,加上人为破坏,早失原貌,能长青得了吗?特别是西河、后河一线因小煤窑的无序烂采,破坏了水源地质结构,致“二水断流”,龙王失颜,再也看不到沿河川片片相连的耙泥池、沉淀池的盛况和清流潺潺、人声沸鼎的场面了;又联系到灰渣坡、砂锅沟等处的作坊、窑场、馒头窑一律被推毁的现状……这些都在文革之后,为何还遭“浩劫”?我至今无法理解!是尧头人无情,还是决策者脑残?是天灾,还是人祸?实在令人愤慨!幸好有周家洞一带的瓮窑群被保留了下来,“雄姿”尚在,方可向世人展示一隅原生态遗迹。但今之工匠乏人,技艺恐“难超故匠”,期望恢复重建窑神庙,瓷艺能得到传承和光大,以"续火香"。这些,都是我当时的真实心态!
2014年6月2日,听说景区步行环山路已修鋪畅通,遂去体验观赏,作五律《步行环山路》一首(见图1),简陈所见,其中“泥新轮起舞,囱老火飞花”,实赞尧瓷坚守人周铁怀也!
(图1: 隶书自作诗"步行环山路"横幅)
2014年9月27日,我参加县书协组织的在尧头创作基地举办的笔会后,站在原尧头小学教学楼上,望眼南沟村,情不自禁,思念亲人,浮想联翩,作五律《遥望南沟村》一首以抒怀:
南沟古典村,处处有吾亲。李氏家族巧,碗窑省际闻。民迁遗址旧,槐殒老根存。传统一村落,谁为保护人?
我与南沟村的情缘,在尧瓷乱弹(三)中已讲清楚,不再啰嗦,这里最为牵挂的是传统村落如何能得到有效保护?2013年9月,尧头村被国家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顺理成章,保护尧头村应当尽快列入议事日程。君们有所不知,尧头村包含了十几个自然村,此前村民因种种原因纷纷迁入新村,原有村落大多残垣断壁,衰败湮灭,但也还有相对完好的村落遗址尚存,如南关、南城、南沟、家庙前等。令人费解的是,如同摧毁灰渣坡的窑场一样,南城、白家城、旧城等村竟以“复垦”之名被夷为平地,特别是城墙基本完备、南北城门完好的南城,其中不乏清末民初的古典建筑,也竟无一幸免,令人惋惜。现在白家城遗址已新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甚好。南关也开始保护,但雄伟的南城将永远不再!此刻,我唯愿重修窑神庙时,将与之毗邻且在碗窑史上贡献突出的南沟村一并保护,并与老街形成上下鳞次栉比的景观群,岂不更美更好!
其次,谝点摄影。每次去尧头,我必带相机,按照个人志趣、审美及人文需求随时拍照,并存档于电脑,分类打包,加注备忘,成了我个人宝贵的人文资料。后来有了智能手机,我就重要的东西双机拍,择优而存。这些照片当然可供我宣传、欣赏、分析尧头窑之用,即使我一时用不上,说不定对后人、对他人研究尧头窑的历史和变迁会起到大的作用。比如原来的老街、家市圪崂、白家家庙(如图2)等等,今后就永远看不到了。
(图2: 原白家家庙)
又比如对同一地点、同一建筑新旧照片的对比分析,会使人领略沧桑岁月,生活变得富有情趣。任何事物的推陈出新,重在变“新”,但变得是否协调壮美、客观自然,都值得学习和研究。图3为尧头老街南畔新旧建筑群体拼图,可以发现景区建设发展够快,变化够大,满目靓景,令人陶醉!而图4为中国农业银行尧头街储蓄所新旧门面拼图,上图尽管补上了三个半字,但风格不一,显得突兀,不够协调,属考虑不周所致,且不说当年是否书为“尧头老街”?!我对此似有点吹毛求疵,一般人并不太注意,就不再多谝了……我只想说,收集照片,对研究事物的历史和发展大有好处。至目前,关于尧头窑的照片,我大约拍存了逾千幅之多。
(图3: 尧头老街南畔新旧建筑群体拼图)
(图4: 尧头老街储蓄所新旧门面拼图)
一次在与县文化馆王炜民君偶然的交谈中,得知他藏有大量的尧头窑照片,我就全部烤了回来,丰富了我的软收藏,也勾起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比如八哥义仓画瓷的那张,就犹为珍贵!
另外,现在报道尧头窑的文图很多,我对于感兴趣的图片,及时从网上下载,观赏之外,以备我用,省力省时,岂不快哉!现在,我常去尧头窑景区,甚至还可充当编外导游,每次回来,除整理新照片外,还会翻翻所藏的照片,欣赏家乡发展变化,回首往事,遐想未来,会享受到深层次的精神乐趣!遗憾的是,尽管相机、手机均有摄像功能,但为节省空间,竟未留下一分一秒的视频资料,今后还当努力而为。
最后,谝谝两次文字工作,我把它叫做“文字帮扶”,均与刘忠阳、周引弟夫妇有关。
第一次是2016年8月1日,我尚在杨家村乡宅避暑,忽然接到周引弟电话,问明我在哪里后,说有“紧火”事要找我。很快,她骑着电动来了,风风火火说明了事因,恳求我定要帮忙。原来,他们制作的一件黑釉窑变狮子罐,正在国家博物馆参加“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且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瞄上,准备永久收藏,但要有一个文字《简介》,而要我帮的就是立马写出这个简介来!看了她手机上的图片,这个狮子罐的确不错,惹人喜爱。能收藏它,于润昌德、于尧头窑、于澄城都是一件通天的大好事,按理应该相帮,但我还没经过这么火急之事催人急办的,就有点不好接受。君不知,凡搞过文字工作的,早就心烦意懒这些枯燥伤神的琐事儿,何况她还来了个“突然袭击”,像我这个已迟钝、快腐朽的老脑瓜能转得这么快吗?于是就想推辞掉。怎奈她不停地说好话,软心肠经不住巧舌头,我只好答应试试:“如不满意,另找高明”!
我询问了有关技术问题后,戴上花镜,拿出手机,准备写了。她似乎有点惊异我用手机写作,我则回答,你不是要快吗?电子版该够快吧!
经过一番紧张思考,约20分钟后,终于形成了如下《简介》:“该黑釉窑变狮钮盖罐(简称狮子罐)的制作者为陕西澄城尧头润昌德瓷业公司总经理、非遗传承人刘忠阳。刘忠阳现年50岁,幼承祖业,为刘门第四代全能型瓷艺传人,犹以手工拉坯称著于尧头窑。该狮子罐系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尧头黑瓷’与尧头陶瓷传统特色产品‘狮子罐’有机结合,用巧夺天工的手工拉坯技艺,施以祖传的纯天然黑釉,经馒头窑煅烧而成,并出现了千件难得一件的黑基赭色晶莹斑斓窑变,加上精巧灵动的狮钮造型,实为当代民窑陶瓷的珍品。”
写完,再审无误,粗略数,190余字,未超200字的限制,似乎有点神了。然后发到周引弟手机,让她仔细过目,她看后直拍手、连声赞,那个兴奋劲呀,把我和老伴也逗乐了。我高度集中而紧张的思维也趁机放松,估计也累死了不少脑細胞,但能为宣传尧瓷出点力,也值了。之后,自然是电子版飞到北京,未过多久,他们就收到了8月15日签发的收藏证书(见图5)。
(图5: 黑釉窑变狮子罐及其收藏证)
第二次是在今年5月11日,也就是我书“中国梦”葫芦瓶的那天。我书完瓷,引弟拿出一些文件和资料,说忠阳前不久被批为尧头陶瓷烧制技艺省级传承人,省上要出传承人专辑,需要《刘忠阳简历》,请我帮忙撰写,且时间可宽限几天。刘忠阳今年可谓连连出彩,又是省级传承人,又是县政协新一届委员,成了尧瓷风流人物的突出代表,我能为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自豪,帮他我自当仁不让,应再助一“笔”之力,就愉快地接受了。
5月15日,我用了大半天时间,反复推敲修改,写成了不超千字要求的《刘忠阳简历》,因太长,现仅录几段,诸君看写得是否到位:“1981年刘忠阳初中毕业后,即师从祖父刘根来、父刘白流学艺,成了刘门陶瓷技艺第四代传人。后又兼拜尧头诸多名师,刻苦学艺,终于全面继承了尧头黑窑、碗窑、瓮窑烧制技艺,成为从拉坯、施釉、刻花,到装窑、烧窑、开窑的全能型人才……2014年4月,他注册创建润昌德瓷业有限公司,一边规模生产、走向市场,一边承扬传统、带徒传艺,成为尧头窑的著名民营企业之一。”“刘忠阳的陶瓷产品,涵盖碗、碟、壶、杯、盘、瓶,枕、墩、罐、坛、樽、缸等等,计三大类百余种,可谓林林总总,品类齐全。从聞名于世的尧头黑瓷,到传统的青花碗盘;从玲珑剔透的小件,到端庄凝重的大器,或轻巧灵动,或粗犷朴拙;或釉面光匀,或剔刻流畅,无不体现其精美绝伦的艺术才能。其产品还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以手工拉坯为主,堆花贴模为副;二是使用祖传纯天然黑釉,产品晶莹透亮,更能体现出窑变异彩;三是既尊传统,又善创新;四是突出陶瓷特色文化,传递时代正能量。因此,故能在当前尧头陶瓷界独树一帜,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和欢迎。”
“近几年,随着尧头窑景区的不断提升和尧头陶瓷的重新开发,刘忠阳、周引弟夫妇频频代表尧头窑陶瓷产业,赴渭南、进西安、上北京、下广州……参加展销会、推介会、洽谈会、博览会,受到各级关注,获得诸多殊荣,为尧头陶瓷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忠阳正当壮年,如日中天。凭着他勤奋好学、精诚奉献的精神,其技艺之路定会如越烧越旺的窑火,更加灿烂辉煌。”
此后,自然发电子版,照样是满意、被采用,就不必多说了。
以上啰哩啰嗦,胡谝乱谈,都因我与尧瓷的不了情结。在我看来,家乡的美丽浓缩于景区,景区的名片体现于尧瓷。尧瓷、景区、家乡,已经日新月异、快速发展,今后将会展翅高飞,变得更加雄强壮美!
该篇属“尧瓷乱谈”之尾,总觉得有谝不完的尧瓷话儿,因此越拉越长,浪费了亲们的时间,现在总算打住了。回想这两个月来,我在病中,闲得心慌,遂动起了整理、“研究”尧瓷的念头,也总算按思路、按计划坚持写完,其中的酸与甜、苦与乐,外人难以理解,自在我的心中。尽管医生和家人反复劝诫别再劳累,但我预设的事情未完,即使勉强停笔,心还是歇不下来。许多朋友说我“放不下”,性格使然,的确如此。现在好了,身心放松,终于静了下来,亦决定今后非遇特殊不再动笔,好好珍惜、保养一下自己亏欠太多的身体吧!当然,我对家乡的爱恋、对尧头窑的关注、对尧瓷的鼓与呼,决不会就此中止,只是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罢了。
该篇发稿之时,正逢“2017国际(中国?澄城)尧头窑陶瓷文化艺术节”(9.23─10.5)举办之期。我尽力组稿赶稿,为的就是想把这十篇系列拙文,作为个人的微薄礼物,奉献给期盼已久的艺术节。至于艺术节的盛况,已有文笔高手陆续报道,不需无能老朽再操闲心,只待近日再赴尧头,好好体验一下艺术节的高端热烈气氛,美美享受一下老街新景带来的欢乐!
最后,以艺术节开幕之日,我于西安唐都医院病床所作七绝《贺尧头窑陶瓷文化艺术节开幕》一首来结尾吧:
秋分长润桂飘香,四海宾商尽露狂。黑釉珍珠颜自秀,瓷乡今更盛名扬!
杨 烨,1944年生,陕西澄城人,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0年6月起先后在佳县乌镇中学、申家湾中学任教数学或物理,后任佳县教研室常务副主任兼县招生办主任。1981年10月起,调任澄合矿务局权家河煤矿中学校长、书记,澄合矿务局教研室主任。退休后潜心研习书法,服务社会。专奥数,研文史,涉诗联,喜写作,好摄影,爱好广泛,建树颇丰,著有30余万字的《杏坛梦痕》、《山乡杨家村》等书。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陕西画院理事,三秦书画院特聘院士,澄城县书法协会顾问,澄城老年书画学会副会长,书法作品屡屡在各级大展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