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电影《起跑线》 不愿输在起跑线的人,却总是忘记了终点-汉唐智库之把酒风月
林志忆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马太福音4:4)
印度,这个和我们毗邻而居的的国度,两兄弟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如,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度;都曾经饱受磨难慢慢崛起;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在现代化之路上总是步履维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都是多神教信仰的国家;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成为受众最多的宗教;比如,二者都有一个梦,在西方现代化发展出现瓶颈的时候,印度和中国作为东方文明代表国度,都不约而同的兴起了一股东方文明热,梦想有朝一日,以东方文明解决西方文明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家都有一个“中国梦”、“印度梦”。......
其实,印度和中国有本质的不同,比如,印度是民主国家!比如,虽然都是多神教影响的国度,但印度国民对宗教虔诚得多,作为有宗教背景的家庭,宗教传承有序而严格,终身只信仰一种宗教。
而中国人在信仰方面,白天儒教、晚上道教、平时都是金钱教,有困难的时候找佛教。中国人实质上是没有宗教信仰。
近年来,印度电影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界的关注。印度电影总体来说比中国电影水平为高,毕竟作为一种艺术,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其创作的空间的差距不能以道里计;毕竟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国度和一个丧失信仰的国度,艺术水平高低不能以道里计。
《起跑线》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很普通、很传统的故事-----在一个由传统社会向西方社会努力靠拢的东方国家的父母在子女争取更好的教育条件的故事。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原来的名字是什么,这个电影在中国上映的名字,倒是很契合中国的文化,非常中国化,因为中国的姆姆们近年来一说到孩子的教育总是口中挂着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故事很简单,结尾很狗血。
一个很普通的印度中产家庭,男主人是一个贩卖女性结婚礼服的商人,一个很会做生意很懂的顾客心理的,谦卑的小老板。只会说印度话的他,娶了一个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的美貌的妻子。在印度是否以英语作为日常主要语言,是所谓的阶层的一个重要区别。男主人开上了s系奔驰,家中的装潢设计也是欧式装修。这些细节说明男主人翁通过个人努力完成了所谓的阶层的转换。
家中有一个美丽可爱女儿。
在女主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上位理念的坚持下,她的口头禅就是:如果我们的孩子读了公立学校,她就只会说印度话,会像她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拼不准英语单词的人、会自卑、就会打架、最后就会吸毒......
于是,二人开始了辛苦的为谋求女儿上名校的道路。
首先是考察一个一个的名校,面对天价的学费,男主人公稍有犹豫,首先就被女主人“就会打架、最后就会吸毒......”堵了回去。
面对别的孩子的母亲质疑他们家庭只是一个小摊贩的职业背景,并不是一度贵族学校的质疑。女主人高呼:你们拥有的一切,我的女儿以后都拥有!
于是开始了自己的贵族身份的装扮之旅:第一件事,首先解决学区房的问题,忍痛别离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邻居,一咬牙购买了高档社区的别墅;在面见学校招生老师之时,全副武装的弄了一身奢侈品(虽然别人说,我们的学生家长都不这么装扮);然后按照招生老师拿出的校外辅导计划为孩子找寻校外辅导老师(虽然男主人质疑,按照这个校外辅导计划,孩子睡觉和吃饭的时间完全没法解决);然后..........
然后,被告知,仍然不行,因为、因为、因为..........原因很多,结果就一个,不行。
在绝望中,女主人了解到一个救命的消息---------就学生择校问题,社会反响很大,认为这些名校学校只能财富富足家庭的子女才能就读,阻碍了贫困学生的未来发展空间,是极大地不公平。所以政府制定了一条政策,这些学校必须拿出20%的名额来给贫困学生。
于是女主人灵机一动,为了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决定开始自己贫民身份的包装之旅。首先是通过关系,找到了一个贫民的房子,算是第二次找到了学区房。在闹了很多笑话之后,好不容易包装完成,并且通过了学校的现场的贫民家庭身份验证。突然,又出现一个绝望的消息,新闻媒体报道,有很多人装扮成假贫民,挤占真正贫民的孩子就读名校的资源。按照印度的法律,这样的人应当以犯罪论处!
还好,夫妇二人得到了贫民区很多真正善良人的帮助,渡过了难关,最终抽签决定孩子命运给的时候,运气也不错,在面对真正有资格读名校的平民家庭的举家悲痛之中,孩子读进了梦想学校。
孩子读进名校后,男主人公偶然走进自己曾经的母校,一所公立学校,母校比以前更加的破败,因为有钱人都带着孩子逃离了这样的学校。出于良心,夫妇二人给学校捐了一大笔钱,大大的改善了学校环境,带给了孩子们更多的快乐。其中就有一个孩子是他们之前住进贫民区的一个帮助了他们的贫民的孩子。这个贫民的儿子因为学校的捐助,能够说英语了!对这个平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报,基于感恩之心,这个贫民一定要感谢这个匿名捐助者,拿着学校校长给的地址,这个贫民鬼使神差的走进了二人的家庭。在闹了一场黑色幽默的笑话之后,这个贫民终于发现,以前自己以碰瓷的方式为这个男人筹集孩子的学费,原来竟然是一个骗子,就是这个自己为他提供无偿帮助的男人,以欺骗的方式为他的女儿挤占了自己儿子的起跑线。
这个贫民决定举报这个骗子。满怀仇恨的贫民兴冲冲的走进学校,正好遇见主人公的女儿,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一句亲热的对叔叔的问候,一个天真无邪的拥抱。化解了这个贫民的一切愤怒。
这一幕,正好被匆匆赶来的男女主人公看到。
于是,男女主人公在真情面前,幡然悔悟。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找到校长,陈述了自己的欺骗行为,提出自己女儿应当转校。
没想到,却遭到女校长的拒绝。这个校长的母亲曾经是前任校长家的女仆,她因为读了这所名校,现在成了这所学校的校长,已经超越了更多的所谓当年来自于上流社会的同学。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学校出现这样的丑闻,因为这个学校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所以她很委婉而坚决的试图阻止男主人公的脑袋被驴子踢了的冲动。
电影的结尾,男主人公在学校礼堂发表了一场伟光正的关于人性的演讲,严肃的批判了伪善的人性,最后夫妻二人高高兴兴的将孩子送进了他曾经的母校,那所公立学校。
这个结尾颇有一点生硬,颇有一些东方似的狗血。
看完电影,我就有写一点的想法。但这个狗学的结尾,却让我一直找不到方向。因为,这的确是一部很一般的电影,说是黑色幽默吧,差那么一点点深度;说是搞笑吧,又有那么一些无趣;说是人性的光辉吧,又太狗血。总是无从下笔。
我所想说的,在世俗中,在这个不可逆的追求终点社会阶层分级的社会中,芸芸众生总是被裹挟。那些孜孜以求终点光明高大上的人们,他们从来就不知道自己的终点是什么!他们以为能够赢得起跑线,就能够为未来的终点谋的公平的机会。
其实,不过是根据别人的说法,在做着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的事情。
就这部电影的题材,我一个北京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的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兄长北京大学毕业,现在已经到了同龄人已经很难企及的高度,但是仍然为儿子能够读进北京一所著名的小学而烦恼。与我朋友说起这事,我这朋友说:兄长,请问你是哪个名校毕业考进北京大学的?你没有名校,你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我们都不是,我们在努力。
一句话说得这位兄长无言以对。
在这个世俗化越来越浓的世界,我们早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终点。
王怡昨天说:世俗的世界不过是在天的撒旦的权柄控制的罪恶,你在没有弄清楚这个概念的情况下,任何的与世俗亲近的行为不过是在罪恶之路上的行走。不要说你特立独行,你在世俗的任何的特立独行不过是按照撒旦安排的行为,任何一种所谓的世俗的潮流,或者是反潮流都不过是按照别人的安排在走。时尚,不过是一群人口口宣传的结果,你遵循时尚,不过是遵循一群你看不见的人在媒体上所说的话。你蔑视所谓的时尚,你特立独行,不过是表演给制定时尚规则的俗人看的。不相信,你弄一个这个世界最不时尚的发型出来让大家看看!
上帝和撒旦,你只能选择一个。没有中间道路。
只有自己初心才是真正的终点。只有基督的信仰才是这个世界的终点。
耶稣基督在面对撒旦的诱惑时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马太福音4:4)
年轻的希特勒曾经说:这个世界已经被金钱、权力、罪恶所笼罩,我相信,未来的人类将会追求更高尚的神明!
2018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