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电影配乐中的现代音乐-影君子

林志忆电影配乐中的现代音乐-影君子

林志忆你应该看这篇文章,是因为:
“严肃作曲家”大抵看不起“做活儿的”,但有时迫于生计不得不屈尊兼职。上世纪,东欧社会主义各国艺术家穷困,不少作曲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源自电影音乐的创作,如施尼特凯、坎切利、古雷茨基、潘德列茨基等。
 
当今世界,将前一种做到极致的是法国作曲家布列兹,他以高等数学式的思维创作了钢琴曲《结构I》。将后一种做到极致的是美国作曲家霍纳,他为《泰坦尼克号》而写的电影音乐家喻户晓。其实,和大多数电影音乐作曲家一样,霍纳博士也是学院派出身,假如不是偶然开始创作电影音乐,他应该会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音乐理论。

詹姆斯·霍纳(1953-2015)
My Heart Will Go OnJames Horner;Céline Dion - Titanic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严肃作曲家”大抵看不起“做活儿的”,但有时迫于生计不得不屈尊兼职。上世纪,东欧社会主义各国艺术家穷困,不少作曲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源自电影音乐的创作,如施尼特凯、坎切利、古雷茨基、潘德列茨基等。他们的前辈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大部头交响曲之余,也写过一些“小清新”的电影音乐,中国老百姓最耳熟能详的是他为电影《牛虻》(1955)所作的《浪漫曲》。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

从一个作曲家的风格演变历程中可以看到,电影音乐与纯音乐创作绝非互不影响的两个世界——施尼特凯正是由于为纪录片《今日的世界》配乐,在大量蒙太奇镜头的启发下创作了拼贴音乐的代表作《第一交响曲》;当古雷茨基的《第三交响曲“悲愁之歌”》在1992年突然风靡时,想必会有不少人误以为这是电影音乐。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都市气息鲜明的“简约主义”作曲家们拥有更多粉丝。菲利普·格拉斯的简约主义音乐最迎合时代潮流,以同一种方式创作的电影音乐使他成为最富裕的作曲家之一。
听到一段电影音乐,就会想起这部电影的画面,就像听到一首歌,就会想起和这首歌有关的故人和往事。然而,有些古典音乐作品本是自成一体,诞生之初并不为衬托什么画面,却成为受无数影视青睐的万能配乐。马斯卡尼的一首《乡村骑士》间奏曲被数十部电影轮着用,从美国电影《愤怒的公牛》、《美国往事》一直穿越到中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立春》,马斯卡尼若能多活半个世纪一定能荣登作曲家富豪榜首位。
马斯卡尼(1863-1945)
被用作电影配乐的古典音乐作品不计其数,也有前人整理过。相比之下,20世纪至今的现代音乐作品却鲜有导演问津,无视同时代标新立异的音响万花筒,可以说是电影艺术的一大遗憾。也有慧眼识珠的导演,就地取材新音乐融入到电影里,铸就经典片段。接下来小编要介绍十部电影,其中用到的现代音乐作品都是经典,但具体运用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这里将从质和量这两方面综合评定Top10。
NO.1 禁闭岛
质:5 量:5 总分:10

【美】马丁·斯科塞斯:《禁闭岛》(Shutter Island,2010)
将各派现代音乐的音效发挥到极致的电影,当属《禁闭岛》。全片配乐选自17位现代作曲家的作品片段,其原声大碟就是一部现代音乐集锦。
当禁闭岛全景第一次出现在画面里,扑面而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沉重的重复低音,出自潘德列茨基《第三交响曲》(1988-95)第四乐章“帕萨卡利亚”,这种心跳一般的重复低音被潘德列茨基用在多部交响作品的开篇,在这个“帕萨卡利亚”乐章中更是成为作为节奏动机贯穿全曲。随着莱昂纳多饰演的男主角乘车进入岛上的精神病院大门,音乐刚好发展至最不协和的全奏高潮处。“恐惧源于未知”,岛上所有人都知道正在上演的故事,唯独男主角未知。
②《为杜尚而作的音乐》
约翰·米尔顿·凯奇 / John Milton Cage Jr.
Music For Marcel DuchampVarious Artists - Shutter Island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①《帕萨卡利亚》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
精神病医生说出“精神分析模式”治疗理念,讲到虚构杀人犯瑞秋的故事并进入瑞秋的牢房时,都响起了诡异的预制钢琴声——约翰·凯奇的《为杜尚而作的音乐》(Music for Marcel Duchamp,1947),当初就是为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用钱能买到的梦》(Dreams That Money Can Buy)所写的配乐,这段富有东方调式色彩的单旋律是为杜尚拍摄的片段而作,这段音乐的创作年代恰好也和《禁闭岛》故事所处的二战后相一致。
③《自然之光》
马克斯·里赫特/Mahler
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Max Richter - Shutter Island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电影的最后,主人公做了一个梦,梦中湖边的小屋灰烬飘零,他拥抱深爱的妻子,祈求她不要走,无奈鲜血流过双手,妻子瞬间苍白、化为灰烬散落在地,他在燃烧的屋子中间独自伫立……这一段配乐来自马克斯·里赫特的《自然之光》(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2004),绵长忧伤的弦乐催人落泪,这首乐曲还被其它多部电影用作配乐。
NO.2 2001太空漫游
质:5 量:4 总分:9

【美】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
库布里克的绝大部分电影配乐来自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同样受他青睐,好莱坞的作曲家们根本无法压住他的气场。
①《大气》
利盖蒂·捷尔吉·山多尔/Ligeti Gy?rgy Sándor
电影正式开始前有五分钟黑屏,播放的正是利盖蒂的成名作《大气》(Atmospheres,1961),此曲是先锋派音乐的里程碑之作,利盖蒂受电子音乐的启发,将庞大的管弦乐队分割为近百个声部的微复调织体,产生了模糊的块状音响。这五分钟实际上是当时电影院依照惯例留给观众入场的“垃圾时间”,库布里克化腐朽为神奇,将遍布音簇、没有一句旋律的《大气》搬来,似是象征宇宙形成之初的一片混沌。
②《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小约翰·施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Richard Georg Strauss - 背景音乐之旅·恢弘之章
这部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宏伟神作至今仍被津津乐道,有人感叹其中的科幻预言,有人惊奇其中的特效镜头,还有人夸赞两部古典音乐的象征意味——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展现人类进化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展现美妙的星际旅行。可惜,很少有人提及利盖蒂的音乐在这里不可替代的作用。
NO.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质:4.5量:4总分:8.5

【美】菲利普·考夫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Being,1988)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将昆德拉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剥去哲学层面的思索之后,是否只剩下两性之间轻与重的永恒命题?不,还有亚纳切克的音乐。
《弗丽德卡的圣母玛利亚》
莱奥什·亚纳切克/Leos Janacek
特蕾莎的主导动机是美好至极的钢琴旋律,选自亚纳切克的钢琴套曲《在杂草丛生的小径》第一卷(Po zarostlém chodní?ku,1911)中的第四首《弗丽德卡的圣母玛利亚》。伴奏音型如波光粼粼,梦幻旋律如出水芙蓉,托马斯注视着泳池中圣洁的少女特蕾莎,注视着这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着水漂来的孩子”,他怎能拒绝?在这首小曲中,他哄她入睡。特蕾莎无法再向以前那样专心游泳,她仿佛看到托马斯在岸上调教一群裸体女人,乐曲沉重的展开段与她愤怒的目光同时出现。当他冒险穿越国界回来找她,开门的一瞬间音乐响起,她怎能拒绝?当特蕾莎以出轨的方式报复托马斯的出轨,在被插入的同时,对于爱情的所有憧憬被彻底撕裂,小曲主题被处理为缓慢缥缈的效果,她真的成为漂浮在水中的弃儿。最后一个长镜头,是两人在林中小路上,伴着这首小曲,两人驶向生命的终点。
NO.4 卡廷惨案
质:3 量:5 总分:8

【波】安杰依·瓦伊达:《卡廷惨案》(Katyn,2007)
波兰的悲情全被这个国家的作曲家记录在了音乐里。19世纪,肖邦以钢琴为武器鼓舞着周围的流亡者。20世纪,潘德列茨基以交响合唱为脸书向世界传递着故乡正在经历的痛楚。
《波兰安魂曲》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
The Dream of Jacob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 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oroshima etc
《卡廷惨案》以四个波兰军官和家庭的故事为叙事线索,所用配乐几乎全部采自潘德列茨基的作品片段。片头画面是持续的乌云密布,潘德列茨基的弦乐仿佛是对历史谜团的追问。乌云散去,展现出一座大桥的两端,一端是从德占区逃来的难民,一端是从苏占区逃来的难民,他们发现已经无处可逃,此时出现了潘式的沉重低音反复(前面说过,这也是《禁闭岛》开篇的配乐)。
电影的结尾处,漆黑屏幕上寥寥几行文字叙述了卡廷事件的经过,背景音乐是潘德列茨基的《波兰安魂曲》主题旋律——源自波兰教堂圣歌《神圣的上帝》(?wi?ty Bo?e)。《波兰安魂曲》各乐章分别题献给“团结工会”领袖瓦文萨、波兰首席主教维辛斯基枢机、马希连·国柏神父、1944 年华沙起义中牺牲的波兰将士、“卡廷惨案”中遭到屠杀的波兰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这些题献无一不是为了纪念在20 世纪波兰历史中为正义而献身的人们,还有哪首乐曲比这部作品更适合祭奠卡廷森林的亡灵吗?
NO.5 绝美之城
质:3.5 量:4 总分:7.5

【意】保罗·索伦蒂诺:《绝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2013)
意识流的叙事,中产阶级的虚无,马戏团的戏法,现代浮华对宗教信仰的冲击,以及主人公对世界和自我的审视——这部绝美的影片,可以说是向其前辈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致敬。索伦蒂诺更进一步的,是对电影音乐的运用。
《第三交响曲“悲愁之歌”》
亨里克·古雷茨基/Henryk Górecki
开篇的女声合唱为影片铺垫了声音基调,与此同步的,竟是日本游客在惊叹罗马的绝美时猝死。紧接酒吧DJ舞曲的狂欢,这是作家捷普的65岁生日宴会,在他进入上流奢侈生活的漩涡时,却只能依靠回忆初恋情人的模样来填补空虚。深夜,他独自漫步在罗马街头,周围尽是外国人在享用这座城市,此时响起古雷茨基《第三交响曲“悲愁之歌”》第三乐章的女声咏叹。
除了古雷茨基的名曲之外,还有阿沃·帕特的《我的心在高地》(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塔文纳的《羔羊》(The Lamb)、普瑞斯纳的《末日经》(Dies irae)分别出现过两次,马提诺夫的《八福》(The Beatitudes)出现了四次之多,最后一次出现在片尾沿着台伯河的景深镜头中,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Kronos Quartet)的演奏伴着不绝于耳的鸟叫声、钟声,抵达绝美的归宿。这些音乐通常会被贴上“神圣简约主义”的标签,而这部影片力图表现的,正是古老神圣和现代简约之间的碰撞画面。
NO.6 大开眼界
质:4 量:3 总分:7

【美】斯坦利·库布里克:《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
库布里克在完成这部电影的最后剪辑后不久去世,这位传奇导演在封笔之作中对社会关系中的婚姻作出了令人绝望的反讽。
①《为混编乐队而作的组曲》
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
Suite For Variety Orchestra: Waltz 2Die 12 Cellisten der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Classical Wonderland (Classical Music for Children)
伴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华尔兹,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妻子脱掉了裙子,袒露出来的是曼妙魅惑,却有一丝落寞与孤独隐藏在音乐里。这段音乐来自《为混编乐队而作的组曲》(Suite for Variety Orchestra)中的第七首“华尔兹之二”,本是肖斯塔科维奇1956年为一部电影所作的配乐。这套组曲长期被误传为《第二爵士组曲》,包括《大开眼戒》片尾字幕也将此曲错标为《第二爵士组曲》。
②《莱切卡塔》第二首
利盖蒂·捷尔吉·山多尔/Ligeti Gy?rgy Sándor
库布里克再次选择了利盖蒂的一首乐曲作为配乐。这次出镜的是利盖蒂早期还在匈牙利时所作的钢琴套曲《莱切卡塔》(Musica ricercata,1951-53)第二首,此曲只用三个音,第一段是两个半音沉重的反复胶着,中间突然插入第三个音,使人惴惴不安。这首乐曲成为《大开眼戒》的一条主线:第一次出现在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丈夫在秘密聚会遭遇审问,被迫摘掉面具,等待周围所有戴着面具的人们裁决;第二次出现在他再次来到秘密聚会门前,被摄像头紧盯着,随后收到警告信;第三次出现在他走在深夜街道,发现被人跟踪;第四次出现在他躲避跟踪进入酒吧,却看到新闻报道“前选美皇后在酒店吸食毒品过量死亡”;最后一次出现在他回到家里,竟然看到熟睡的妻子枕边放着面具,震惊中嚎啕大哭,此时两个音的反复愈加振聋发聩。
NO.7 香奈儿的秘密情史
质:3.5 量:3 总分:6.5

【法】扬·高能:《香奈儿秘密情史》(CocoChanel & Igor Stravinsky,2009)
电影原名《香奈尔与斯特拉文斯基》,讲的是香奈儿包养斯特拉文斯基全家之后,两人趁机偷情的故事。历史上,香奈儿确实将自己的别墅提供给斯特拉文斯基住了一年,却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两位才华卓越的艺术家曾是情人关系——尽管在香奈儿的自传中有所提及,但斯特拉文斯基的家人坚决否认。
《春之祭》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
这部充满华美纹饰和奢侈品牌的电影,最奢侈的场景是开端对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春之祭》(TheRite of Spring)在香榭丽舍剧院首演时著名的骚乱场面的重现:史无前例的粗暴音响和原始野蛮的舞蹈形象,突然出现在这座教养良好的城市,演出开始不久,观众席里就谩骂抗议不断,最后不得不出动警察进场维持秩序,首演成为丑闻。此时,镜头对准了坐在观众席里的香奈儿,她透出赞许的目光,决定出手相助。
事实上,香奈儿和斯特拉文斯基直到1920年才相识。那个时候,刚经历过一战灾难的世人已经理解了《春之祭》中死亡艺术。如今,这部百年前不被接受的作品已被公认为是开创了现代音乐历史的经典杰作。
NO.8 野战排
质:3 量:3 总分:6

【美】奥利佛·斯通:《野战排》(Platoon,1986)
有很多人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记住了一首乐曲:巴伯的《弦乐柔板》(Adagio for Strings,1936)。
《弦乐柔板》
巴伯/Samuel.Barber
Adagio For StringsTi?sto - Best And New 2005
整部电影没有战争片惯常使用的紧张激烈的配乐,反倒自始至终贯穿这首缓慢悠长的柔板:片头直升机飞过越南丛林时,主人公在星空下给祖母写信时,美军烧掉越南村庄时,伊利亚被队友和敌军追杀至死时,片尾直升机飞离遍布弹坑和尸体的越南丛林时,音乐一次又一次弥漫,直到最后在硝烟里出现一行字幕:“献给在越战中死去的人们”。在这部以反思战争和人性为主旨的电影里,《弦乐柔板》化为一首挽歌。超脱的音乐与血腥的画面并非相互背离,反而帮助观众站在更高的视角俯视大地上的暴行。
NO.9 挽歌
质:3 量:2.5 总分:5.5

【美】伊莎贝尔·科赛特:《挽歌》(Elegy,2008)
又一部依靠阿沃·帕特的音乐才变得美丽的电影,这里使用的是帕特最著名的乐曲《镜中镜》(Spiegel im Spiegel,1978)。在我看来,《挽歌》值得一看的,也只有这个片段。
《镜中镜》
阿沃·帕特/Arvo P?rt
Spiegel Im SpiegelTasmin Little - Fratres: Best Of Arvo P?rt (Inspiration)
曾是情人关系的老人和少女多年后相逢,不幸的是,此时少女即将接受乳腺癌手术切除乳房。在老人眼中,少女永远是一件艺术品,于是,在美丽即将消逝之前,她决定成全他的收藏。少女想起毕业酒会上他们曾一起欣赏戈雅的画作:《裸体的玛哈》。在老人的相机镜头下,她摆出和画中女人相同的姿势。
《镜中镜》这个标题显现出帕特“钟鸣作曲法”的奥秘,没有人声,也就没有沉重,甘美至极。乐曲使这一刻如仪式般庄重,小提琴和钢琴的线条融为一体,延伸至男女灵魂之间,在肉身之美坍塌之前映照出永恒……
NO.10 华氏911
质:3 量:2 总分:5

【美】迈克尔·摩尔:《华氏911》(Fahrenheit 9/11,2004)
作为一部纪录片,《华氏911》主要采用了美国流行音乐作为配乐,理性而犀利。
《纪念本杰明·布里顿的圣歌》
阿沃·帕特/Arvo P?rt
Cantus in memoriam Benjamin Britten (Cantus in Memory of Benjamin Britten)Arvo P?rt;Cantillation;John Tavener;Antony Walker - Stillness: Music of Calm in a Changing World
在播放到“9.11事件”的画面时,采用了阿沃·帕特的《纪念本杰明·布里顿的圣歌》(Cantus in memoriam Benjamin Britten,1977),这是全片仅有的柔弱感伤处,但,依然犀利。
片头出现导演姓名之后,黑屏整整一分钟,只剩下纷扰混乱声。一分钟后,开始放映那一段传遍世界的视频——没有飞机撞大楼的画面,只有人们哭泣和呼喊的脸。随之渐渐响起阿沃·帕特的钟鸣声,这是对无名丧钟的最好注解。路边的寻人启事,仰天长叹的消防员,心弦由高处向下滑落,衬着漫天飞舞的纸片,无限循环……
看完这些电影后,你或许会问:“为什么有那么多赤裸裸的性爱和血腥的镜头?”因为整个20世纪,是性爱解放的时代,是大规模杀戮的时代,是探索未知的时代,是信仰衰落的时代。所以这个时代的音乐,注定不会彬彬有礼,活在当代的作曲家要呐喊、探索、思考、祈祷。回过头来再想想,这些电影如果仅仅配上典雅的古典音乐,只会产生两种效果:或者虚伪,或者反讽。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