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珍稀银币|清末四川的金融抗争-好奇古
林志忆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明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
由于银元易于计数,成色统一,商民乐于使用,便流通开来,由于传统的中国银锭和银元相比,在同等面值下,银锭的陈色较足。在兑付过程中,导致了大量的白银外流。所以当局的有识之士,便开始自铸银币,从而获得民众的认可,驱逐了外币。最初由洋务派领袖,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在广州试铸,大获成功。当时主政四川的总督河北人鹿传霖准备在成都设钱局鼓铸银币,四川七钱二分银币,便是这样应运而生。
正面
背面
*以上图片来自上海博物馆
上面展示的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直径39.76毫米,正面点圈内镌汉文和满文“光绪元宝”字样,上镌“四川省造”五字,下镌“库平七钱二分”六字,两旁镌六瓣花饰。背面蟠龙居中,外圈为英文,并镌有“7”和“2”阿拉伯数字,两旁镌小花饰。此币未经流通,设计巧妙,铸工精良。此试铸样币,不仅是近代银币中的大名誉品,更是我国银币二十大珍品之一。上图来源于上海博物馆,该币由著名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赠。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世上流传的四川光绪元宝,并不是上图所示,上面介绍的钱币是试铸样币,数量稀少,最后流通的钱币,却是另一种,请看下图
正面
背面
*以上图片来自全球权威钱币评级机构pcgs
二者的差别在于币面纹样不同,较为珍惜的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币面是颜体楷书,字迹端正秀丽,而常见的普通版本却是行书,二者的繁体宝字写法不同,较为珍贵的写法被称为缶宝,而普通版本却是尔宝。
珍贵的“缶宝”
普通的“尔宝”
常有网友看到拍卖新闻之后,惊呼自己也有某某币种,价值万千。其实不然,此光绪元宝非彼之光绪元宝。常有别有用心者利用这种心理坑蒙拐骗,需谨防。如有疑惑,一定请教专业人士,切勿听信他人之言。
*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