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甘祖昌干部学院全力打造“不忘初心”体验式党性教育基地! 萍乡市:-萍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林志忆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时,对甘祖昌、龚全珍的感人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要把这种革命传统精神弘扬下去,不仅我们这一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16年9月12日,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来到甘将军的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他说:“‘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一生为党、一心为民’的甘祖昌精神应该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座右铭,只要我们都来弘扬甘祖昌精神,学习龚全珍优秀品质,践行这四句话,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2017年4月18日,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奇在萍乡视察时指出:“甘将军的崇高精神要代代相传。龚老坚守信念、胸怀大爱,一言一行都值得我们学习”。
2017年11月5日,江西省委副书记姚增科同志在萍乡市委呈报的《关于建设甘祖昌干部学院有关情况的汇报》上批示:萍乡市把甘祖昌将军和老阿姨,作为党员干部淬炼党性、升华境界的生动教材和身边榜样,所建甘祖昌干部学院呼应时代,光大荣光,别具一格、特色鲜明,效果良好,堪称旗帜。希望萍乡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继续努力探索,创新出新,在用足、用好独特红色资源优势,助推绿色崛起、科学发展方面,彰显更大作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委的指示精神,江西省萍乡市充分利用甘祖昌、龚全珍等宝贵资源,自2016年初开始,全力推进甘祖昌干部学院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员干部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倾力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
“课堂在田野”—— 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
“教员在身边”—— 建设一所“农民当老师”的干部学院
“吃住在农家”—— 建设一所“干部当农民”的干部学院
“使命在心头”—— 建设一所“群众得实惠”的干部学院
“课堂在田野”—— 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
萍乡市委基于甘将军家乡的现状和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需要,改变把干部学院建在城区的传统做法,把甘祖昌干部学院建在甘将军回乡当农民奋斗了29年的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
▲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
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勤俭办事原则,做到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投入,而是充分利用原址原貌、民居民俗,并稍加改造或者完善,使甘祖昌故居及当年带领村民建好的水库、桥梁等成为教学点,原有的村民礼堂和村委会会议室成为培训教室,村民住宅成为学员宿舍,着力创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达到了“村庄就是学院,进来就受教育”的效果。
同时,通过整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毛泽东引兵井冈成功决策之路”“革命先驱追寻真理坚定信念之路”“甘祖昌龚全珍解甲归田不忘初心之路”等三条红色教学线路,并将教学线路延伸到安源、永新、井冈山、韶山、宁乡、长沙等地,构建了“两小时红色教育培训圈”。
▲贺国庆烈士陵园
2016年以来,在萍乡市委的高位推动下,市委组织部、莲花县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甘祖昌将军、龚全珍老阿姨精神的号召,立足将军故里坊楼镇沿背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沿背品牌,大力推进甘祖昌干部学院建设。沿背村民自始自终积极参与,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外出打工的人少了,返乡创业的人多了,留守儿童少了,团圆家庭多了,沿背村村民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教员在身边”—— 建设一所“农民当老师”的干部学院
甘祖昌干部学院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与一般的干部学院相比,还有一个独特的做法,就是农民当教员,以身边人讲身边事。
为了突出红色教育这一主题,萍乡市与新疆军区合作共建,共同打造了“薪火相传·信念永恒”系列课程,并推出了《甘祖昌将军的家风》《甘祖昌的群众工作法》等10堂主题党课,编排了红色教育题材采茶剧《并蒂莲花》。
▲新疆军区党课研发组与中组部全国组干学院原巡视员、副院长王文才及萍乡本地党课研发人员集中研讨
▲《薪火相传 信念永恒—沿背红色印记》
目前,“薪火相传·信念永恒”系列党课已讲授294堂,红色教育题材采茶剧《并蒂莲花》已演出182场。而在这些课程中,除策划和部分主持人外,主要由村里的普通农民和甘将军的后代讲述和演绎甘祖昌夫妇的故事。特别是采茶剧《并蒂莲花》,由沿背村30余名村民自排自演,其中有70多岁的老农民,60多岁的泥水匠,还有10多岁的小学生。
▲红色教育题材采茶剧《并蒂莲花》
村民们以他们特有的淳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一段段艰辛的历程、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他们真情实感地流露,使参训学员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学员们表示,这种特殊的培训方式不但形式新颖,而且触及灵魂,思想受到深刻洗礼,理想信念也更坚定了。目前,该剧已经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戏剧剧本孵化计划”,并被江西省委宣传部列为8个重点扶植剧目之一。
现在的沿背村,不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不论是小伙子还是大姑娘,不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人人会讲甘祖昌和老阿姨的故事,人人都是甘祖昌精神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可以说“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吃住在农家”—— 建设一所“干部当农民”的干部学院
60年前,甘祖昌将军经组织批准,带着全家回到了阔别29年的沿背村,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为建设家乡殚精竭虑,铸就了“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一生为党、一心为民”的甘祖昌精神,这实际上也构成了甘祖昌干部学院的精神内核和办学宗旨。
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宗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甘祖昌干部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让参训学员吃住在农家,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与群众打成一片。甘将军当年修建的水库、绿化的荒山、改造的冬水田,都成了现场教学点。
▲甘祖昌将军故居
2016年10月,萍乡市委中心组率先在沿背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扛起锄头和农民一起下农田干农活,中午端起碗筷和农民一起吃粗茶淡饭,晚上拉出条凳和农民一起促膝长谈,真正做到了“脚上带泥土,心中有感情”,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和好评,也为后面参训的学员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萍乡市委中心组在沿背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来自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的学员们纷纷丢掉架子、扑下身子,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农民,与“草根朋友”吃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并同他们结下了深情厚谊。不少学员表示:“这段培训经历,终身难忘”。通过大家的口口相传,甘祖昌干部学院的“名气”和“魅力”也与日俱增,不少党员干部主动要求去沿背村接受党性教育。
从“要我去”到“我要去”的转变,彰显了党性、收获了民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使命在心头”—— 建设一所“群众得实惠”的干部学院
当年,甘祖昌将军回乡以后,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乡亲们早日过上好日子,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了一生。然而,长期以来,沿背村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和自然条件所限,农业生产比较滞后,工业企业难以起步,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处于全省下游水平,一直戴着贫困村的“帽子”。
因此,萍乡市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筹建甘祖昌干部学院为依托,将红色教育培训作为推动革命老区脱贫的有效抓手。
甘祖昌干部学院通过“村民自营+政府指导”、“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当地农民兴办民宿,并邀请专业院校和酒店宾馆的专业人才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民宿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农民收益。目前,沿背村全村的民宿户数已由最初的10户发展到45户,可同时接待学员吃住200余人。开办民宿的村民,每月收入都能到达三四千元,多的可以高达六七千元。
▲沿背村村民依托红色培训开办民宿
不少原来迫于生计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致富机遇,也毅然选择回乡办民宿。村民甘建华夫妻就是典型代表。每次提到办民宿带来的好处,他们的喜悦之情就溢于言表,觉得“既能赚到钱,又能顾到家,幸福感增强了好多”。
▲红沿农业专业合作社携手江西银行组织24户贫困户免息贷款购买3辆旅游大巴车,成立车队,服务学院,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工作和车辆运营收入“分红”
经过专门培训后,村民们有的走上讲堂讲微党课和红色故事,有的参加红色题材采茶剧《并蒂莲花》的演出,有的则通过石斑鱼养殖、大棚蔬菜种植、金丝皇菊种植等方式生产经营特色农产品。为了使更多的村民得到实惠,沿背村依托红沿农业专业合作社还成立了“将军情”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注册有“沿背老阿姨”“沿背土老俵”“坊楼土老俵”“坊楼公社”“沿背大队”等多个品牌,优先收购本村乃至全县贫困户的土特产,放在公司里进行现场展示和销售,村里的贫困户通过这个渠道年均增收达2800余元。
从2016年10月至今,甘祖昌干部学院已培训380个单位、15500余名学员,入住民宿10600余人次。红色培训为沿背村老百姓增收254万余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余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沿背村由一个“软弱涣散村”“经济空壳村”,一跃成为了莲花县脱贫攻坚“先进村”。
正在筹建的甘祖昌干部学院,使将军故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托起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甘将军当年的心愿,正在当下变为现实。
甘祖昌将军伉俪事迹简介:
甘祖昌将军,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先后参加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数次负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他始终不忘参加革命时和同村战友一起约定的要让家乡父老都过上好日子的初心,1957年8月,在第三次申请终于被组织批准后,甘祖昌将军毅然解甲归田,和妻子龚全珍一起带领家人,以普通党员身份投身家乡建设。甘祖昌奉献一辈子、劳作一辈子、清贫一辈子。将军当农民,甘祖昌同志是新中国第一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赞扬,成为一面精神旗帜。
▲被誉为“不当将军当农民”的开国将军甘祖昌(左一)
虽然甘祖昌将军离开我们31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龚全珍老阿姨,1923年出生于山东烟台,毕业于西北大学教育系。1957年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跟随甘将军回到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她主动融入农村生活,保持低调和朴素作风,从不以将军夫人自居,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教育事业。退休后,她依然发挥余热,时时刻刻关心社区党员干部、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自担任社区辅导员后,龚老阿姨每年为琴亭镇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在辅导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同时,她还经常深入到中小学校,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龚全珍老阿姨数十年如一日投身教育事业
岁月沧桑,龚全珍老阿姨已是94岁高龄,但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仍然熠熠生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组建的“龚全珍工作室”已经成为当地革命传统教育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