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就业【视频】五一好去处:盘点潭西旅游景点-潭西微生活

【视频】五一好去处:盘点潭西旅游景点-潭西微生活

【前言】2018年“五一”三天清新小长假即将到来,潭西的亲们,你们做好了出外旅游的准备了吗?如果还没有,那也没有关系野蛮控卫,小编为您盘点了潭西镇内的几处极具人文特色的旅游观光景点,“五一”期间,大家也不妨到这些地方走走、看看,说不定还能增长您的见识呢!
1、法留山+灯光寺+老母庙
法留山古称“法岫山”,因其形似笔架,民间又称“笔架山”。“法岫停云”为陆丰八景之第六景。清两广盐运使朱介圭所作《陆丰八景诗》之第六景“法岫停云”写道:“石室栖云处 ,氤氲绕翠岑。萝间茶灶隐,松际鹤巢深 。玉叶披仙掌,昙花写梵心。还将台阁气 ,林外契华簪。”。法留山由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命名,史载,王敏彤大颠法师离开法岫山后,因排佛上书《论佛骨表》的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与大颠会晤后,韩愈根据“僧去法留”之意,遂将法岫山更名法留山。
法留山一年四季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祥云缭绕。山上怪石嶙峋,古迹众多。山下千年古刹灯光寺,寺内今存莲花石柱、斋姑亭、放生池等古迹。据传,大颠法师还在法留山上修建大颠岩,传播佛法,今大颠岩位置有待考证。南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邑人林雷焕在山上建有法留书院(今毁),为陆丰第一家书院。近年来,山上还修建有老母庙,可供信众和登山者拜谒和游玩。另外,山上还有赤脚大仙脚印、日本洞、三角点等观光点退伍军人就业。
▼陆丰古八景之一“法岫停云”

▼法留山下千年古刹灯光寺

▼位于法留山腰上的老母庙

▼老母殿规划图及正在兴建中的老母殿


▼传说中赤脚大仙在法留山上留下的脚印(图中画圈处)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法留山顶上修建的军事防御工事,潭西人称之为“日本洞”


2、清峰禅寺
清峰禅寺,位于潭西镇北面法留山麓红面城山中狼吞虎咽造句,俗称“城仔庵”,是海陆丰地区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清峰禅寺始建于唐代年间,后几经修复改建。据潭西林氏族谱记载简佩筠,宋末林雷焕由闽入粤重建此寺。明英宗二年(公元1473年),林雷焕后裔清隐发动海陆丰民众重修;清朝秋曾和尚再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潭西林棘黎等人又重建。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僧人走散。1949年后,潭西公社在清峰禅寺旧址维修房屋三间,作为农场、林场使用。在海陆丰广大信众的关心和资助下,1986年开始修复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建殿、堂以及僧房等共二十余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新建石拱桥三座;新修公路一条错婚,宽8米。长8公里,从清峰禅寺直通广汕公路要道。清峰禅寺后枕山岳前朝低谷,坐北向南,海拔高八百余米。前有水库,海天一色,松林茂盛,郁郁葱葱。怪石耸立,千姿百态。泉水叮当,长流不息。银桥亭阁庶务二课 ,装点佛寺。
近年来,前来清峰禅寺礼佛的佛教信徒和旅游观光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清峰禅寺也成为了海陆丰地区一座香火旺盛的古刹。
▼千年古刹清峰禅寺




▼清峰禅寺的千年油柑树


▼清峰禅寺内的神奇古井

▼位于清峰禅寺内的罗晋芳元帅庙


3、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
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位于潭西镇潭东夏炉村,是陆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潭涌七乡是指夏炉、德炉、新香、西门、月山、后山、陇尾围七个自然村,当时把自然村称为乡,故名。1923年6月,彭湃、林甦、余创之等到陆丰夏炉等七乡开展农会运动,11月潭涌七乡农会在夏炉成立。该农会是陆丰农村第一个农会,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农民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彭湃同志多次亲临该农会指挥农民运动。潭涌七乡人民自1923年开始,至1949年全国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二十余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点燃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民翻身作主的星星之火,最后和全国人民一道,以星火燎原之势,取得了全国无产阶级政权的胜利。潭涌七乡农会的斗争历史托业桥,是我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国民党反动势力,以及外来侵略势力而进行革命斗争的缩影。农会旧址保存下来的有农会会员用过的镰刀、匕首、子弹、会旗等珍贵革命文物;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题词和彭湃、七乡革命烈士的遗像;1989年、1992年外国留学生到该会址参观时的留念签名等。




4、大楼村善庆楼
潭西镇大楼村位于陆丰区市西约10公里,村背北面南,北面为法留山,南面朝着大德岭。历史上称善庆楼,始建于明弘治5年(公元1492年),大楼村主建筑是包围式的整体,进入正大门前厅连天井,天井左右两边各有二巷道直进,正门过天井后进入二进系会客厅,会客厅隔天井再进入三进便是祭祀先祖的“襟德堂”。襟德堂的背后有一座二层楼,楼前系天井,与四巷道相通,楼后背靠山,巷内建筑物属规格化的民居徐珉,有房屋70间119个门户,整个村庄四面相通,遥相呼应。正门进出,四面展开,围绕中心,左右相照,分合对称,中庸大度。整座建筑物很象五匹马在拉动一辆大轿车,因而得名。配上村前的三台旷地和半圆型水池,成为圆山圆水方建筑,方圆相济,交映相辉,极具大观。
大楼村的建筑风格系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子午正线分金,建于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4年),乃七世祖举人可盛公所建,历九年建成,八世祖进士林呈祥之妻王氏(乃当朝姓王的宰相之女,称“京奶”)及其子林长春再于不断完善,距今四百多年。“五马拖车”的主建筑占地面积有3100平方米,面前旷地2550平方米,水池1413平方米,总面积7063平方米,占现有大楼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由于建筑物太于久远,有不少地方虽有明显的残破迹象,但在整体保护上基本上完好。七间楼房系用溪沙、红坭、糯米、红糖合成夯墙体半夏的纪念,至今尚坚硬完好,且其主门上端设有消防用的螺旋下水口。大楼村在环境和安全、消防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火灾、水灾、失盗等事故。




5、上埔慈云观
慈云观原名上埔庵,位于陆丰潭西镇上埔村东畔,古树参天,环境清净。清咸丰六年(1856),张信定、张信丹等道人始建,坐西向东南。以二进的平房格式为殿宇,配两侧厢房,土木建筑结构。前座为慈航殿,供奉慈航道人,后座为老母殿,供奉元君老母、瑶池金母、天后圣母等道教尊神,两侧厢房为宿舍和食堂等;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殿前和后面旷地面积2440平方米,四周以围墙环绕,中建大门,大门前设放生池和菜园地,总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已拟定远景规划蓝图,逐步筹资完善配套建设。民国时期丹尼·特乔,林信宜等数位道众仍在此坚持学道修持。1958年至1980年,道观改作他用,道人散出,停止宗教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申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部分道人返回主持道观事务。但因该观长期失修,以致严重损坏及部分倒塌,在道教信众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筹资修建。经过努力,并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修复后面貌焕然一新。2003年,政府宗教工作部门批准登记为道教活动场所。





6、港阳瑶池浑成观
浑成观,原称浑成堂,位于潭西镇深港瑶池村,主要供奉三清道祖西贴网。据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民国时期以前,浑成观有多位道士先后主持观务活动,香火颇盛。
新中国成立后,浑成观长期作为他用,田地分给当地村民耕作,停止宗教活。改革开放后,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当地政府将原观房产归还道人管理,但房屋已破旧塌毁。仅存神像、花瓶、符印、宝剑、牒印、石香炉、石脚桶、木鱼等部分文物,其中有不少是镇观之宝。
2000年起,浑成观在林信芬居士的带领下,在热心道教事业的社会人士的资助下,经过艰辛的努力,先后投入资金650万元,修复了前后两进殿,以及扩建藏经室、斋堂和道房等配套设施。该观现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于2008年7月1日(农历五月廿八日)举行了落成重光庆典。
多年来,浑成观道众热心社会社会公益事业,坚持为当地民众多做好事、善事芃怎么读,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以及当地党政部门的肯定。
2009年6月8日,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依照宗教法规规定,同意浑成观设立登记为道教活动场所。现负责人林信芬,出家道人3名,道教信众60多名郑孝雍,成立了管理组织,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正常开展活动。该观土地使用权属清楚,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不仅是一处修身养性学道的好场所,也是一个观光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