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峡【视频】人生自古谁无死,浩然正气存天地∣刘老师说-论语人生

【视频】人生自古谁无死,浩然正气存天地∣刘老师说-论语人生



论语原文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异界风流神帝,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下面一段是由子路的“行行如也”所引起。


点击视频,看刘老师精彩内容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古文字意解
起初,卫灵公有个爱妃叫南子。
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怕被诛杀逃跑到国外。
到灵公死后而夫人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国君。公子郢不肯,说:“逃亡的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于是卫国就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出公接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住在国外,不被允许入境子路当了卫国大夫孔悝的封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起发动叛乱,想办法混进了孔悝的家终於和他的部下一起袭击出公。
出公跑到了鲁国,而蒉聩进来当了国君,这就是卫庄公。
正当孔悝发动叛乱时,子路在外面,听到消息便急忙赶去。
正好遇到子羔从卫国都城的城门出来,对子路说:“出公走了,而城门已经关闭优购工品,你可以回去了,不要白白去送死。”
子路说:“吃了他的饭不能在他有难时躲开。”子羔终于走了。
恰好有一位使者进城,城门开了,子路跟着进去。到蒉聩那里,蒉聩和孔悝登上了高台。
子路对蒉聩说:“君子哪里用得着孔悝?请交给我杀了他。”蒉聩不听,於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就命令石乞、壶黡下台进攻子路,砍断了子路的帽带。
子路说:“君子就是死也不能不戴帽子。”於是系好帽带而死重生之斩尾。

(电影《孔子》南子剧照)
单从这段历史故事的字面意思理解九龙峡,似乎还不太能说明孔子对子路的死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子路“俱不得其死然”,孔子却还高兴,这又能说明些什么?
刘老师说:
我很欣赏中国人的大孝思想:“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通过“食其食者不避其难”,说明子路大义凛然,“君子死而冠不免”,说明子路是很有智慧。
子路的死,并不是为了个人组织,而是为了道义。中国人讲究忠诚,可以忠诚于谁呢,是个人利益还是道德信义?我想,最终还要忠诚于自己的内心书袋网。
孔子很喜爱子路这个学生,对他也是疼爱有加地下九英里。孔子高兴的是,子路死得有价值。邓佩仪
孔子所要维护的是“礼”,而这个“礼”指的是社会安定,百姓免于战乱。
智者是如何看待生死呢?
生死祸福不过是对有肉体的人而言陈思妤,对于生命本身来说,一切都是幻影,生死祸福千影万影对于“知”而言并无差别蚂蚁皇后。
人是一个精神存在物,一切都是因缘,肉体不过是精神的寄居地、暂住之身而已。
告诫我们不要贪恋肉身的生死和身外财务,这样无法突破生命观。

(电视剧《孔子》剧照)
以经解经
孟子的这段《鱼我所欲也》,理解这段文字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真正所倡导推崇的大义。
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茅迪芳。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宕机怎么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杠上酷总裁,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