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霸在中国受追捧,在美国却被歧视京旺家园?!-环球教育
最近,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中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诉说了自己的经历。
这位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家里的房贷伙食费医疗等大头都由老公搞定,本来日子过得爽歪歪,但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不敢买了!
原因就是她要花两万块让女儿参加暑假游学,游学回来后还要花5000元请阿姨照顾,同时还要参加钢琴、游泳、英语、奥数、作文这五个培训班。
当然,这也只是中国父母的一个缩影,就算砸锅卖铁也要给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机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比如说持续数年的留学热,家长们要让孩子“最好的教育”,出了国之后,可能还要补课挑战纳粹。
在澳洲,华裔总是给孩子补课,抢占了绝大多数重点学校的名额,从而把逐渐把当地白人“边缘化”而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月满京华。
中国的教育观就是这样。
在中国广铁集团招聘,只要你学习成绩好,你在班级里的“地位”就会很高。
而中国的家长也是用尽洪荒之力想让自己孩子成为“学霸"。
但人家老美可不这样,在美国的中小学校园里,学霸却总是遭人歧视和欺负。
这和弥漫在美国社会里的反智主义有很大关系。
李老师在美国某公立大学做本科生助教,平时也协助教授出考试题。她工作的这几年,屡屡对美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大跌眼镜巴林左旗贴吧。
比如:
2000乘以1000等于3000,这一定是笔误……
有个同学通过数圈圈的方式找到了答案,还是很感人的…
生活中,李老师也常常能感受到老美谜一般的数学…
比如有一次她去波士顿逛书店,看到本标记着50% off的书,很喜欢。
结果去付账的时候,营业员说,蒋多多对不起,我们今天没法销售打折的书。她很奇怪,这都摆在那儿了,为啥就不卖呢?
营业员说,因为我们收银机坏了,我没法算出这本书打五折以后是多少钱…
突然觉得以前朕自称学渣,也是太低估自己了…
即使很多美国学生学习不咋地,这又怎样,他们不在乎啊,他们的父母也不会像中国家长一样如此焦虑。
“学霸”在美国的确是少数者,那么在美国,学霸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有个美国学霸画了一张图,描绘了美国学校的食物链。
这张图把美国的学生分为四个等级,要想在美国学校里玩的转,最快的捷径就是体育好,好到可以加入校队。
不但可以拥有各种崇拜,学校还给奖学金,四年下来能过得特潇洒!
要是做不到体育好,社交能力强也行。游走在各种社团,每天上课的路上打招呼就能打上个半天,不夸张。
这两个都不行,那就有点特长,弹琴、画画、种花、织毛衣随你,也能找到一群志趣相同的朋友。
要是这个都做不到,那就只能做个好好学习的学霸。嗯,重点是还要作为塔尖,默默支撑着上面的S1、S2、S3…
这也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反智主义。
美国的很多校园影视作品中营山天气预报,我们也经常看到校园食物链的影子。
比如最受欢迎的孟津一高,永远都是拉拉队队长、橄榄球四分卫啥的。
而学霸永远都是一个刻板形象,总是那个被压抑、被欺负的对象。
他们要么是亚裔,要么是某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同学;
他们吃饭的时候,永远都是抱着本书,坐在角落;
他们通常还是男主落难时,首先为他们伸出援手,最后看着男主抱得美人归。
当然,也有学霸苦恼过,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研究时尚八卦,或者讨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用这些默认的社交手段,短时间内融入到所谓的大圈子里。
可是,长此以往之,她要么逐渐变成他们中的一个,要么就是整天觉得心累。
他们中的很多选择了No。
对于他们来说,与其浪费时间、还劳心劳力,只不如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
其实,在美国做学霸一点儿也不轻松。
美国学生两极分化很厉害,1%的精英学生非常厉害,他们拥有整个食物链,从社交到学习都游刃有余…
但,剩下的99%基本就是战五渣。
这99%的学渣们,想要进入一所普通的大学读书是件很简单的事:没有任何入学门槛的社区大学,年满18岁就能入读,无需通过任何入学考试。
但是,如果想进常青藤名校,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国学生想进清华北大。
所以美国学生想做学霸、进名校、踢得了四分卫、主持得了市政会青少年论坛,心里还装得下世界繁荣与和平。
在这样的要求之下,美国学霸们也少不了熬夜奋战、拼搏青春。
我们说美国人反智哑铃练胸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那99%的父母认为知识的回报周期越来越长,而受教育低和低收入的人群越来越多,这直接影响到了舆论和政府的政治决策。
川普上台就是一个例子。
再来看看IQ Research的世界平均智商排名,
中国香港以108排名第一,中国大陆以105和日本并列世界第三,中国台湾以104排在第四。
而美国则以98与法国、丹麦等8个国家并列排在第九名。
由此看来,父母努力让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效果还是能体现出来的。
▼
一位在杭州上班月薪3万的高管妈妈花两万块钱让女儿参加暑假游学,这样算下来后,自己连条裙子都舍不得买。
对此,不少网友也晒出各式各样的观点来。
有的觉得有条件让自己家小孩出去开拓视野,是值得的。
有的觉得这位高管妈妈的花法,别说三万了,三十万也不够她花的胜天湖。
还有觉得10天游学太短死于威尼斯,孩子学不到什么东西,太浪费钱。
和学霸的父母一样,这位妈妈只是想给子女提供最好的机会,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最后能学到多少,还是看自己的造化。
至于那种上来就呈批判姿态的喷子,完全否定超出自己认知范围领域的事情,请问这和那些扛起反智主义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自己做不到别人能做到,就觉得别人在炫耀、在装十三。实际上终极大脑,那只是人家的日常。
面对校园和社会上的那些暗搓搓的反智尼飞比特,他们嚷嚷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龙凤贼捉贼。
至于你喜不喜欢?又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没打算让全世界都喜欢,也不差你们这几个陈子湄。
什么哈佛毕业卖奶茶?MIT毕业月薪不如高中辍学?拜托,这种新闻少看。
因为有一天,你一抬头就会看见,走到最后的还是那些666的学霸。
用自己的颓废和无知去嘲讽他人坚持的事业或者努力,这才是最傻逼的行为。
部分内容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知乎。
重要公告
亲爱的合作小伙伴们
2017年GIC为了更好服务大家,现推出全新公众号
烦请各位小伙伴扫一扫下面二维码进行关注~
搬家期间,新旧公众号会同步更新
新的版面,不变的是最好的服务!
小编在此谢过各位看官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国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