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洋为什么学虞世南的这么少?-书之鲜

为什么学虞世南的这么少?-书之鲜

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张佳睿,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曾克林出关。书法家、文学家、诗人。贞观年间,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博学善文辞黄昏色的咏使,尤工书法,亲承智永传授,妙得其体,所书笔致圆融遒逸,外柔内刚,风神萧散。晚年楷书,人谓可与王羲之相后先。作字不择纸笔,都能如志。
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笔髓论》摘要
辨 应
心为君,妙用无穷,故为君也。手为辅,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也。力为任使,纤毫不挠,尺寸有余故也。管为将帅,处运用之道,执生杀之权坏事多磨,虚心纳物,守节藏锋故也。毫为士卒,随管任使岑碧青,迹不凝滞故也。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
指 意
用笔须手腕轻虚。虞安吉云: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邪!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管直锋则干枯而露骨。终其悟也,粗而能锐,细而能壮李尚尚,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
契 妙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攲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
然则字虽有质月满京华,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吴城垈,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
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形者,如目之视也。为目有止限随心聊,由执字体既有质滞,为目所视远近不同,夸利亚雷拉如水在方圆,岂由乎水?且笔妙喻水,方圆喻字,所视则同,远近则异,故明执字体也。
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且如铸铜为镜,明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
又同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郏捷。
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
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仅作参考










见网上《临池启蒙》一书中论虞书甚佳:
永兴庙堂碑,亦是应制体裁,与寻常应付不同,但较之九成,却又另是一种体格也。其学问极博洽,其识量极宏远,其涵养极深醇,其意态极恬适,故其用笔则玉润珠圆,卢洋其结体则丰伟秀逸,其神韵则于富丽之中,寓超迈绝俗之概。拟之人物,固当在留候、邺候间也。其落笔稍缓,而运思极活,纯以神理相联,不以势力相矜,相其品格,似非中才以下所能问津。然观其论书,亦可想见其所得力矣。学此公书者,亦可知所从事已。
九成宫以骨格胜,故虽有磨泐、而意思自在,此碑以质相近,尤须善为揣摩,要知此碑,规矩步骤,仍是原本右军永师之遗意,不过用笔稍加清挺,以洗五代纤弱之习,已经翻刻,自不无稍失其笔意,而昭仁寺碑尚完好如新,取以相证,究不难见也。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