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国为什么“年轻人不要老熬夜”“多回家吃饭”,领导干部要知道-中国战略支援

为什么“年轻人不要老熬夜”“多回家吃饭”,领导干部要知道-中国战略支援

修身始于戒贪
【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贪心,特别是为民父母者,不能与民争利。如果想独占财利,必定会招致民怨,甚至导致灭亡。】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要牢记“堤溃蚁孔真户晓,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那么,政德修养从哪里入手呢?
在《群书治要》这本讲治国理政的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告诉在位者、从政者应该如何修身。《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望奎天气预报。”意思是说君主自己的身修好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修身又从戒贪开始,这是合乎治国平天下的次第的。
楚庄王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一心一意想把楚国治理得强大,让百姓安居乐业。《群书治要·列子》中记载,有一次楚庄王向詹何请教说:“怎么治国?”詹何说:“我仅明白修身却还没明白治国的道理。”楚庄王很真诚地说:“我得以尊奉宗庙,拥有整个国家,我希望学会怎样来守护它二妞爱原单。”詹何回答说:“我不曾听说过君主自身修养很好而他的国家却没有秩序的,也不曾听说过君主自身修养不好而他的国家却安定的。所以,根本就在于自身修养。像治理国家这种次要的事情,我就不敢对您讲了。”楚庄王听了,说道:“你讲得很好。”
如果君主是贤德的君主,他也必然会用贤明的臣子。《群书治要·魏志下》中有这样一句话:“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所谓的“不世之君”即不是每一个时代都能出现的卓越君主,所谓的“不世之功”即不是每一个时代都可建立的伟大功勋。

2
修身从哪里开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贪心,特别是为民父母者,不能与民争利。如果想独占财利,必定会招致民怨,甚至导致灭亡。
《史记》记载,周厉王登位,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这时有一位忠臣叫芮良夫,劝谏他说:“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为什么铁列克提事件?接下来就说到了这样一句话:“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这个荣夷公喜欢独占利益,却不知道会因此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财利是天地之间万物所依赖生存的资源,如果要有独占的现象,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害处可就大了。“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大家都需要用到这些财利海峰五笔,怎么可以独占?“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专有独占财利,所惹怒的人一定会很多,他这样做却不知道有大的祸患情欲网咖,还用这个方法来教唆君王,君王的统治怎么能够持久?
这里芮良夫的劝谏非常诚恳,也非常直接,可以说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劝谏君王。这是古代忠臣一贯的做法,如果看着君王做错事而不去劝告,就是陷他于不义纷纷落在晨色里19楼。芮良夫接着说:“普通人独占财利,还被称为强盗。您如果干这样的事,归附您的人就会很少了。荣夷公若被重用,周朝必定会衰败。”
可惜周厉王没有听从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让他主管国事。周厉王施行暴虐统治,奢侈骄纵,国都的民众都纷纷议论他的过失。这时,召公(也就是召穆公)又来劝谏他说:“民众都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结果,周厉王很恼怒,他找了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去监视那些指责自己的人,只要这个巫师来报告有谁诽谤自己,便立刻把诽谤的人杀掉。于是议论朝政的人愈来愈少了,诸侯也不来朝见了。
周厉王更加严厉,结果“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都的民众都没有人敢讲话了,在路上相遇时,也只能互相用眼色示意一下。这下周厉王高兴了艾婉冲,得意地对召公说:“你看,我能消除非议了,民众都不敢乱讲话了。”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召公这句话也成了历史名言。他说:“你这不过是塞住民口罢了。堵住人民的嘴巴比堵住河流的后果还要严重。河水堵塞蓄积,一旦决口,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住民众的嘴巴也是如此梅露露。所以,擅于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的人,要让民众发泄,让他们讲话。放手让民众讲话,政事的好坏得失都可以从这里反映出来。民众想在心里,说在嘴上,成熟的意见便可予以推行。若是堵住他们的嘴巴不让他们发表意见,那么支持您的能有几个人呢?”
周厉王仍然不听。三年之后,大家联合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逃跑到彘地。后来,周宣王即位,整顿政事,效法文武、成康的遗风,诸侯重新归附周朝。

3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创下“贞观之治”,和他熟读《群书治要》这本书密不可分。《贞观政要》里记载着唐太宗与臣子的谈话,从中可知,他确实是把这些教诲力行在治国之中了。
《贞观政要·论贪鄙》中记载,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说:“如果人有一颗价值连城的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但是如果拿着宝珠去射鸟雀,岂不是很可惜吗?而人的性命要比明珠珍贵得多东明县教育局,但一看到金银钱帛而不畏惧法律的惩罚,立即就收受,这就是不懂得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射鸟雀,怎么能用比明珠更加贵重的生命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尽忠职守、正直公道,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得到,一律不必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很可笑的。”在这里,唐太宗用了一个“明珠射鸟雀”的形象比喻,告诫官员,不能拿着自己的官位不珍惜,去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贞观二年,唐太宗又对侍臣说:“我曾经说过,贪婪的人不懂得爱财的道理。例如,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收入本来就很多了。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不过几万钱而已。一旦丑行暴露纪元1701,就会被革去官职和俸禄,这样做哪里是懂得爱财的道理?他们是因小失大飞腾帮,得不偿失。”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稷山天眼网,必亡其身。”如果国君很贪婪,必定亡国;做臣子的、做领导的很贪婪,必定丧命。唐太宗还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这样的例子,告诫臣子不要做这样得不偿失的事。唐太宗作为皇帝,秉持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时时警告朝廷百官,让他们引以为戒。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公卿大臣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天高地厚,朕长久以来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小心地遵守法令,不但百姓安乐,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贤者多财损其志”彩蛙,虽然原本是贤德之人,财富一旦多了,可能就会骄奢淫逸,过着放纵的生活,从而不思进取。他的志愿就不像以前那么坚定了。所以“自古公卿出白屋”,很多有成就的人,年轻时生活都很贫苦,为的是让自己长守这种清白的志向,磨炼自己的意志。
“愚者多财生其过”,没有智慧的人,给了他很多的钱,结果他拿着钱无恶不作。不知道拿着钱去做利国利民、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为自己累积更大的福报,反而去过骄奢淫逸的生活,结果不仅是富不过三代,甚至可能富不过当代,这一生还没有过完,就已经败落甚至锒铛入狱了,这是不读圣贤书的过错。
所以唐太宗说:“这话可以引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实践证明,贪官整日都是战战兢兢,他们的这种压力、紧张,让自己身心都不得安宁,所以有的领导干部英年早逝,和这种不必要的压力也是密切相关的祝甸吧。
“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蒙受羞耻?”不仅害了自己,一旦锒铛入狱,自己的家人、儿孙都会跟着蒙羞艾微儿。走到哪里,人家都在背后指着说:“你看他们家的谁谁谁,因为贪污受贿,被关到监狱里了。”从这些对话中可见,唐太宗是一个真正明理的人,他自己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
贞观七年,唐太宗到蒲州巡视。当时的蒲州刺史赵元楷是隋朝的旧臣,在隋大业十二年,隋炀帝游江都(即今天的扬州)的时候,就是赵元楷负责供应美酒、饮食。隋炀帝与萧后及后宫的美女酒杯不离口,所以赵元楷因“献异味”被提升为江都郡丞,初尝“媚主”的甜头。现在唐太宗来蒲州巡视,他又故技重演,令老年人穿着黄纱单衣,在路旁迎接拜见皇帝,并且大肆修饰官署的房屋,修建、装饰城楼城墙以讨好唐太宗。除此之外,他还暗地饲养了几百头羊、几千条鱼,准备送给皇亲贵戚。
唐太宗知道这件事后把赵元楷招来,斥责说:“我巡察黄河、洛水之间的地区,经过了几个州,凡是用度所需,都是由官府的物资供应。你给我们饲养羊、鱼,修饰庭院屋宇,这种行为无疑是已灭亡的隋朝的坏风气,现在不能再实行了,你应该理解我的心意,务必改变旧习。林正宏”赵元楷听后又惭愧又害怕,几天吃不下东西就死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隋朝很快就灭亡了,而唐太宗能够在短短的时间便安定,创下“贞观之治”?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唐太宗能够从古籍之中汲取经验教训东宫之主,明白修身是治国之根本。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有很多银坑,如果开采出来,利润很大,每年可收入银钱几百万贯。”一般的领导者听到这样的建议会怎么样?如果是贪财好利之人,一定会非常高兴,说这个建议好,然后找人马上去开采。但是唐太宗熟读经书,他说:“我贵为天子,这些东西一点儿也不缺乏。我缺乏的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只需要有好的建议,来推行善事,以有益于百姓。更何况国家增加几百万贯的钱,怎么能比得上得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呢?”这些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古人不以金银财宝为宝,而是以人才为宝。
他接着说:“你不推举贤能,建议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使权贵豪强震惊敬肃,只会说出租出售银坑以获取利益的事。过去尧舜把璧玉扔进山林,把宝珠沉没深渊,因而美名被称颂千古。后汉的桓帝、灵帝却重利轻义,是近代有名的昏庸之君。你这样做,是要把我当作桓帝、灵帝吗?”短短几句话,就能够看出明君的风范确实与众不同。不仅如此,他当天就勒令权万纪停职回家。
《论语》中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如果在上位者没有贪欲之心,你就是去奖赏人们,人们都不会去偷盗的。如果在上位者特别喜欢珍奇之物,贪财好利,那么上行下效,大家也都会竞相追逐利益。所以唐太宗能够把唐朝治理好,创下一代盛世,成为一代明君,绝非偶然。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又对侍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还唯恐树木不够高,要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还唯恐水不够深,穴居于水底洞穴之中。然而它们仍然被人们所捕获,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它们贪图诱饵、抵不住诱惑。现在大臣接受任命,居高官、享厚禄,应当忠诚正直、清廉无私,这样才没有灾祸,才能长守富贵!古人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那些以身试法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和鸟又有什么不同?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4
古人提醒我们,面对财色名利,要有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可见,学习《群书治要》有助于反腐倡廉。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够读一读、看一看古人是怎样身体力行圣贤教诲的,就知道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贪心,不能与民争利。如果想独占财利,必定会招致民怨,甚至导致灭亡。贪财好利的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学》中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尚书》中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经》中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领导干部真正明白并深信这些道理,人生必然少走很多弯路。

以古论今 古为今用

近日徐其明,《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一书由红旗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古典《群书治要》中选取历代圣贤的政德实践智慧刘中国,按“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三个体系,结合党政工作之需,进行精要解析。作者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以古论今、古为今用,旨在帮助领导干部深入认识政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升综合素质,成就新作为。本书既是党员干部的修身必读书,也可做为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重要参考教材。
本书共四十四个小专题,紧扣 “政者,正也”这一核心思想,结合多年在教学、调研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对《群书治要》进行符合现代人需要的阐释和解读。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深刻理解,又关照现实,深入研究各层面、各领域的社会问题,阐述古代治理思想,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格。
作者认为,将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引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修养“政德”的必要方式。《群书治要》作为古人治国理政之道的集大成之作,蕴藏着丰厚的政德思想。严私德陈伟兰,是政德的基础,是领导干部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守公德,是政德的保障,是领导干部要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明大德,是政德的统领,是领导干部必须有的自我修养。

作者简介
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人民网》理论频道文化教育专家,主要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特别是《群书治要》的研究与弘扬。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纳斯卡地画,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后。曾应邀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西门大学、昆士兰大学、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以及意大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演讲与研讨。
2015、2016、2017年连续三年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就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孝亲尊师:中华文化的根本》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


作者 | 刘余莉
来源 | 解放军报社战略支援部队分社
监制 | 邹维荣
责编 | 韩阜业
编辑 | 李志勇
▋猜你喜欢:
军人家庭 |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追上部队继续干,外公的军功章里有故事
创建学习型军营,读书是件大事情
大班即将毕业的小军娃:让我们一起当兵,永远做兄弟!

觉得不错,请点赞↓↓↓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