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懂那么多法律知识,却没有让当事人感觉到你的专业性?-智飞微网站
目前市面上91.8%的律师微网站都是智飞微信通开发的恶魔之击,已合作
52586位律师、律所。案源合作电话:4006-186-116,QQ/微信:1930723417,回复地区+姓名+电话,可获得2017最新律师微信案源拓展方案
为什么你懂那么多法律知识,却没有让当事人感觉到你的专业性?
——前面律师走过的坑,孙艺兴你本可避免
“解释了那么久,他为什么还是一头雾水?”
“辛苦写了这么多文章大连潮汐表,为什么没人看?”
很多时候,律师和当事人之间始终隔着遥远的距离,如何让当事人感觉到自己的专业性,这成了让很多律师头疼的问题。本文仅以“发文章”为例,告诉你律师通过发文章让当事人感觉到自己专业性的“正确姿势”。
通过法律文章来塑造自己的专业性成为很多律师的选择,尤其是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渠道的今天。可是,发出来的文章没有人看,很多文章看了以后当事人也不明所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浏览律师的公众号、朋友圈发的文章,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选题从自我出发,没有考虑当事人的关注点贾世骏。
很多律师不管是自己写的还是转发的文章,谈论的是一些少见且复杂的法律问题。他们有这样的观点:越是不常见的复杂问题越能体现我的专业性,这其实是典型的“自嗨”逻辑,“你自己认为的”和“当事人感觉到”之间出现了偏差。
一篇文章能吸引当事人点开步练师无惨,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否则后续其他的都免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转换思考的视角,要从“我认为的”变成“当事人需要”。
让当事人感觉到律师的专业性,首先律师谈论的应该是当事人关注的热点话题,包括跟法律有关联的新闻时事、法律颁布、纪念日、热播剧、当事人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等等。
例如智飞自助推广文章会包含这些题材:法律有关联的新闻时事、法律颁布、纪念日、热播剧、当事人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等等。
2、解析晦涩难懂,没有给当事人带来价值。
很多律师认为专业的术语是体现专业性的不二法门,越是晦涩难懂越能塑造自己的专业性,甚至很多文章罗列了很多法条,把法律文章愣生生当成了法律论文和法律文书,以为懂的法条多,就更专业。
“当事人为什么要看的你文章?”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韩宜可,他希望能为我所用,或为预防黄浦江深,或是对解决他现在的问题有所启发五四征文,要让当事人感觉到“这位律师对这个问题解答的很到位,我很有收获交河吧。”有了这样的感觉,就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所以,对法律问题的解析要以通俗、实用为出发点,律师需要跳出这个案例、这个热点郭开朗,从事件中不断深入提炼到一定的高度,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让当事人读完以后有所收获,知道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如果他遇到,应该怎么去应对。
能不能向非法律人士说明白、说清楚,这也是律师能力的重要区别之一。除了让当事人感觉有用,在语言风格方面还要转化成比较浅显通俗外行人一看就懂的文字。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智飞文章库中阅读量过万的文章都是那些语言生动活泼、法理通俗易懂、总结出来的建议实用性强的文章。
3、缺乏持续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之所以没有让当事人感觉到专业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章的持续性。有的律师看到阅读量低就不再坚持;有的律师感觉收到的咨询不多就轻易放弃了,还有的律师因为太忙文章推送的时间间隔较长且不固定。
“专业性”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乌鲁奇奥拉,必须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法律文章。用关注高的法律问题持续性增加自己的曝光率,一周至少要保证3篇以上的频率,高频覆盖发钱寒,这样可以引导当事人形成阅读习惯,每次有了热点事件或者他遇到了法律问题,你就是他的首要选择,以“专家”的形象进行解析。
4、没有互动冲出宁静号,忽视朋友圈社交!
微信最重要的属性就是社交,然而很多律师忽视了社交的功能,只是简单的“分享”,把发文章变成了机械的动作,浪费了与当事人互动的宝贵机会。
其实,看似简单的转发文章也大有学问:将有价值的法律文章转发到朋友圈阿飞手游bt,最好能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或点评;要经常与好友互动,这样双方有了交流的机会,关系就能渐渐熟悉起来;文章中最好要带有个人信息,方便找律师的当事人及时与你取得联系。
所以,想让当事人通过你的文章感觉到你的专业性刘相韬,避开上面这些坑吧。从选择热点事件热门问题、法律解析的实用性进行文章的优化,贵在坚持、增加互动交流,日积月累你就是当事人朋友圈中的“法律专家”。
智飞微信通深入分析律师知识营销中的痛点,重磅上线了律师【自助文章推广】功能,进入智飞文章库,海量阅读过万的热门法律文章中选择一篇,一键转发即可,只需两步10秒完成!【自助文章推广】助你用专业性征服潜在当事人!
不好意思让熟人给介绍案子?这份关于律师“朋友圈营销”的清单请收好
为什么你的电话咨询得不到律师的倾力回复?给律师打咨询电话的正确姿势
为什么你发的文章没人看?关于自媒体营销,99.9%的律师都理解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