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为什么北京城留下来一根中轴(修改篇)-雁横烟塞

为什么北京城留下来一根中轴(修改篇)-雁横烟塞
可能以往我们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自古以来就有一根贯穿整个都城的中轴,更谈不上北京城中轴与子午线存在着一个偏差角。
一、中轴起源于天轴
首先,我们要明白都城的中轴是怎么产生的,它起源于什么。
原来这与先民仰观天象有关,在浩瀚的夜空中,最耀眼的北斗七星终年围绕一个中心运转,周而复始,这个中心即是天的中心,它永远固定不动,天上所有星都绕着它运转,它处于天的顶点,是最高点,故处最尊的位置。于是先民用牵星术的办法把这个天的中心点给测了出来波段选股王。
但天极处本无星,为了标志天极所在,只好把旁边的一颗小星定为北极星,故而北极星是天的中心,《晋书?天文》称北极星决定着天体的运转:“北极,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曾经象征北极之尊的大朝正殿
确定了北极为天的中心,接下来一个问题是:
为什么天的中心不动呢?
是因为天存在着一根天轴。
用牵星术测得的天体是一个圆锥投影,于是先民又给这个圆锥体假想了一根轴即天轴。天极位于天轴的顶点娱乐之大亨,当天轴转动时,带动天盖转动,但天极点永远不动。天极处最高点,故为最尊。西汉人司马迁称这点是“天神运动,阴阳开闭”之处。

圆锥形的天体,天轴的顶点为北极(自绘)
《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称车上撑起的伞盖“盖如圜也铜鼓天气预报,以象天也”。打个比方升仙路遥遥,这就好像一把伞,伞盖是天的形状,所有星都在伞盖上,伞轴运转带动伞盖运转。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除了伞盖顶点即伞轴顶点不动外,伞盖上的所有星都会跟着伞轴一起运转,周而复始,永无停息。
天存在两个极点即北极和南极,故有北极星和南极星,此二星是天轴的南北两个顶点,永恒不变。
这就决定了中轴的确定必须要有两个点。
二、元大都没有中轴线
都城的中轴有文献记载的是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为咸阳城定了两根中轴,一根产生于始皇二十七年:“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秦始皇为了定中轴采用了两点即信宫和郦山,为什么秦始皇要找一座山瞄准呢?是因为山永恒不变,故而瞄准它可以使确定的宫城方向保持永久不变。不过这根中轴是东西向的。
一天丁维民,秦始皇觉得信宫太小了,于是要迁宫至阿房宫,所以第二根中轴定于始皇三十五年:“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中轴从阿房宫至南山之巅,有两点,南北向,与天轴保持了一致。阿房宫位于顶点,成为最尊之宫,象征这里是天下的中心。

保存至今最完美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之清东陵孝陵神道
两根中轴的起点即顶点都是正殿,说明中轴是止于正殿的。后世也确实遵循了这个原则,如北魏洛阳城以太极殿为正殿象征北极星,太极即北极,自殿下修御道直通圆丘而为中轴,圆丘如秦都骊山或南山。隋唐长安城定太极宫为大朝正殿,自殿下修御道朱雀大街。宋汴梁城以正殿大庆殿为起点,修御道直达南薰门。中轴并没有贯穿整个都城。

北魏洛阳城的中轴
元大都也遵循了这个原则。
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记:“世祖建都之时,问于刘太保秉忠定大内方向。秉忠以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为向以对独孤神剑。上制可。”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是定大内方向,不是定大都城方向。由于北京平原上没有山,刘秉忠只好以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为准确定大内方向即中轴,并随之封此树为独树将军,使之具有神性,以保持永久性。所以元大内的中轴为南一树和大明殿这两个点。大明殿为顶点,就像历史上的信宫、阿房宫、太极殿、大庆殿一样,处于中轴的顶点上,象征北极,为最尊之位,所以元大都不可能有一根贯穿整个都城的轴线。
三、为什么北京城留下了一根贯穿整个都城的中轴呢
这就要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建紫禁城说起了。
北平是朱棣的藩地,洪武三年七月辛卯,张允言诸王宫城宜各因其国择地而建:“燕用元旧内殿……上可其奏,命以明年次第营之。”所以燕王府建在了元大内上,出现了承运殿、圆殿、存心殿三大殿。承运殿继承元大明殿为11间,大于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
朱棣“靖难”成功后,又改燕王府为西宫,以为巡狩之所,将燕王府三大殿承运殿、圆殿、存心殿改造为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
永乐帝迁都北京,将西宫纳于紫禁城的规划之中,当紫禁城建成后华光祖师,金幼孜《皇都大一统赋》称:“乾清并耀于坤宁,黄杏初大善齐辉于仁寿。”紫禁城的西路竟然有两座大殿仁寿殿和大善殿,可与乾清、坤宁二宫媲美,而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说明仁寿、大善曾是朱棣的潜邸,是他与夫人的寝宫。
明末人刘若愚在《明宫史》中称:“门外偏西大殿,曰仁智殿,俗所谓‘白虎殿’也,凡大行帝后梓宫灵位,在此停供。”在大善殿和仁寿殿之南还有一座大殿曰仁智殿,《太宗实录》记:“(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壬子,皇太孙奉大行皇帝龙辇及郊,皇太子、亲王及文武群臣皆衰服,哭迎至大内,奉安于仁智殿,加殓奉纳梓宫天台人才网。”当时乾清宫、坤宁宫已被焚毁,永乐帝的梓宫只能停放于此,说明仁智殿也是永乐帝的潜邸。
紫禁城西路矗立着仁寿、大善、仁智三座大殿,这三座大殿应是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改名而来,因为新建的紫禁城要用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名。而紫禁城东路却没有这样庞大的建筑组群,东西路严重不对称,只能说明这三座大殿太重要了,一定是永乐帝的潜邸,因为潜邸是不能拆除的,所以才有可能在营建紫禁城时纳入规划之中,并完整地保存下来。
正是为了保存这三座大殿,故而新的紫禁城中轴不得已向东移,遂与元大都的中心台对准了。正好把中心台当成一个固定的点,以确定轴线。但一旦以此确定轴线,天轴理论就被打破了,因为奉天殿(清太和殿)没有作为轴线的顶点趣旅网。
又由于要按南京紫禁城制度营建,五龙金水桥要位于午门内,原元大内的南宫墙须南移,结果造成整个皇城墙南移。而都城的北城墙早于徐达攻占北京后向南退了约1公里。

午门内的五龙金水桥
故而元中心台已不是当时都城的中心了,拆除或改建势在必行。只好把位于旧鼓楼大街南口的元鼓楼拆除移至中心台,然后于鼓楼后再建钟楼。故永乐时大学士杨荣《皇都大一统赋》曰:“鼓钟有楼,其高接天。”
这些改变,使中轴脱离了天轴的理论,而成为都城的中轴,意想不到的是中轴变得更加宏伟了,它将都城中最庞大的建筑串连在一起了。

鼓楼
四、天轴理论的变异
但是人们还会时而想起天轴理论来,当时间过去了50年后,成化时侍讲丘浚《大学衍义补》称:“况居直北之地,上应天垣之紫微,其对面之案以地势度之,则太岳万山之宗,正当其前。夫天之象以北为极,则地之势亦当以北为极。”
他给中轴找了一个南边的点即泰山,不过中轴的顶点已不是奉天殿(清太和殿)了,而是整个北京城犬杀。
当时间又过去了100年,万历时的章潢在《图书篇》里称:“山东诸山横过为前案花鼓戏西湖调,黄河绕之。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大江绕之,江南诸山则为第三重案矣。盖黄河为分龙分祖之水紫尸皇族,与大河及山东淮南江南之山水,皆来自万里而各效用于前,合天下一堂局,此所谓大聚大成之上者也。”
章潢也与丘浚一样,把北京城当成了中轴的起点即顶点,如北极,是天下的中心。中轴向南穿过泰山、淮南诸山和江南诸山,而成为大地的中轴。
从全国大势来看,二人的看法说得过去。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