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遂昌为什么我们接受了小麦,但没有选择面包:小麦在中国-新锐恒丰NEWGROWING

为什么我们接受了小麦,但没有选择面包:小麦在中国-新锐恒丰NEWGROWING
来源 小麦研究联盟
小麦起源西亚以后很快地向四周传播,成了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古代文明的主体农作物。我们知道所谓几大文明古国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以至于古希腊、古罗马,这些古代文明的农业生产种植的主要农作物都是小麦。所以有人说小麦是一个传奇的农作物,它养育了大多数古代文明的国家,除了我们中国。

中国古代文明好像和小麦没关系,但是植物考古发现,它与华夏文明起源还真是有点关系,虽然不是很大,但这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小麦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根据文献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甲骨文中有小麦的字,不光是一个,有两个字:一个是“麦”,一个是“来”,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

大家再看底下的这个,它是画成一个麦类作物的样子,但是后来其中一个字就被引申为“来”了。所以现在用的这个“来”字,千万别忘了它本意是小麦。中国遂昌有学者说为什么偏偏把“麦”引申为“来”呢,因为我们古代先民已经知道小麦是外来的。
我现在要说的是甲骨文是我们最早的文献,我们追溯到这儿再往前就追溯不到了。如果再往前追,就需要考古学的参与了,尤其需要植物考古学来发现更早的小麦的遗存。
我们现在通过植物考古研究,已经在全国 40 多个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早于距今 3000 年的小麦遗存了。
龙山时期距今4500-3900年、二里头时期距今3900-3600年
商代早期距今3600-3300年、商代晚期距今3300-3100年
大家可能知道考古的年代是根据碳十四测年方法来测定的,现在碳十四测年的技术又有了发展,发展成为加速器质谱测年方法。
这加速器质谱测年方法的优点是什么呢?它所需要的测年的样品量非常少,少到什么程度——半粒小麦。半粒小麦就可以测一个准确年代,这就对我们探讨小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帮助。
加速器质谱计(AMS)测年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 100 多个直接从小麦测到的年代,根据这些测年结果,我们现在可以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小麦是在距今 4000 到 4500 年之间传入到中国的。
但是如果把这些经过测年得到的早期小麦都放到地图上商友世界,会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几个年代最早的小麦,都出土在山东半岛。这有意思吧?
因为小麦起源于西亚,它从西往东传,那应该是西面早东面晚。可是山东半岛是我国大陆最靠东的地方,结果我们在山东半岛发现的小麦竟然是年代最早的。这就对我们探讨小麦如何传入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我们现在关于小麦的传播路线大概有四种设想,这是我提出的四种设想,其中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最北部的这个,我叫它草原通道。

自大兴安岭西麓到东欧之间存在一个一望无际的广袤的草原地带,我们叫它“欧亚大草原”。这个欧亚大草原中间没有大川河流高山峻岭的阻碍,所以它一马平川。因此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基本用的都是这条欧亚草原通道,因为它可以很快地从西到东、从东到西进行文化交流。
当然可能有的朋友说不对呀,咱们说的丝绸之路走的可不是草原通道,丝绸之路的是河西走廊呀图解麻衣神相。问题是丝绸之路什么时候开通的?汉代,是张骞通西域开通出来的。
那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就没有通道吗?当然不是了奇剑狂法师。在很早之前东西文化就进行交流了逃兵怎么处理,只是到了汉代草原通道走不了了。为什么走不了了?匈奴在那儿了。没办法汁波密,它已经阻碍了汉王朝与西部的联系,所以张骞不得不去另寻一条路,打通了河西走廊的这条道。
所以在距今 4000 到 5000 年前的时候,欧亚草原通道是通畅的。因此很有可能小麦就顺着欧亚草原通道直接就到达了大兴安岭西麓,然后沿着南北向的一些河谷地带,比如北京附近的桑干河/永定河进入到太行山东麓。
然后沿着太行东麓一直往南就进入到山东半岛了。所以如果小麦传播走了这一条路线的话,山东半岛出现得早就好理解了。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走的海路。我这里画了一条海洋之路,这条海洋之路大家千万不要小瞧,千万不要低估了我们古代先民在海洋上航行的能力。
现在有大量的考古证据表明,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具备了在海洋上航行的能力。使用可能就是很简陋的捆绑在一起的两个独木舟,然后顺着海洋潮流或洋流进行漂流,就可以从一个地点航行到另外一个地点。因此我们说小麦的传入也可能存在着一条海洋之路。

当然,小麦传播路线还有其他的道路,我们在这儿就不再一一说了。
我刚才说了,小麦在距今 4000 到 4500 年就传入到中国了金知元,可是我们植物考古发现,一直到汉代,北方地区出土的农作物仍然是以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主。那就是说抗战独裁者,小麦传入中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它并没有替代两种小米成为我国北方的主体农作物。
现在是了,我们现在一说就是南稻北麦,这是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格局。但是一直到汉代以前都没有,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小麦迟迟没能打败小米而成为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呢?
小米(左)和小麦
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它的水土不服。小麦起源于西亚,西亚当地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潮湿、夏季炎热干燥,它的主要降雨是冬季和春季,所以小麦是个夏收作物,冬季末种,夏天收割,它这种生长习性也随之传播到了中国。
但中国是东亚季风气候区天神小子,东亚季风气候区是水热同季,就是夏天炎热多雨、冬天寒冷干燥,其中最缺雨的是春天,所以北方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易装网。而小麦恰恰是在春天灌浆时最需要雨水,所以它传到中国以后不太适应。因此中国古代先民要发明创造出一整套新的种植技术,才使得小麦在我国广泛地普及开来。
小麦虽然传播得很早,但是成为主体农作物比较晚,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大家没想到,就是我们传统的饮食习惯拒绝接受新来的这种食物。
我们在历史文献中可以见到这种记载,比如颜师古说过“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什么意思?就是说拿小麦粒煮的饭、拿豆子煮的汤,那是下等人吃的东西。我们上等人吃什么?我们吃小米、吃稻米。

那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中国人还不太愿意吃小麦呢?这里可能和一个问题有关系,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粒食习惯。不管是吃小米也好吃大米也好,都是整粒地煮和整粒地蒸。
而麦类作物必须磨成粉以后再加工成食物才好吃,所以麦类作物传到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区的时候,受到传统饮食习惯的强烈抵制,在很长时间以后也没有形成一个主要的食物种类。
这种在饮食习惯上的传统性实际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在座的可能有很多从南方来的朋友,你们到北京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可是你们可能至今仍然不喜欢吃面食,还是喜欢吃大米,对吧,古代先民也是这样。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古代先民怎么去吃这个小麦呢?他们是拿它整粒地煮、整粒地蒸,这样做出来的小麦饭当然不好吃枫香寄生,当然是下等人吃的。

实在没办法怎么办呢?就把这个小麦给碾成碎末、碎屑。所以我们在历史文献中有一个词叫“麦屑”,麦屑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玉米碴子似的。因为小麦整粒煮实在不好吃,也不好消化,古人就把它碾碎了蒸、碾碎了煮。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这么蒸煮着吃。
因此牛头怪乐园,这也是小麦早在距今 4000 到 4500 年间传入到中国,但是迟迟没有替代谷子和糜子这两样小米成为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的另外一个因素。
那小麦传入中国后跟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哪呢?大家一定要注意,距今 4000 到 4500 年正好是我们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用夏商周文明来讲述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话,夏王朝的时代正好是在距今 4000 年前后。
当然考古已经发现了中华文明实际有 5000 年的历史。但是在距今 4000 年前后是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一个关键点,而恰恰就在这个关键时期,小麦传入到中国了,而且传入到中国北方地区,给旱作农业增加了一种新的农作物品种。因此,小麦的传入与我们华夏文明的形成应该是有一定联系的。

总之,五谷是现代植物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对五谷研究,余美颜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有关中国农业起源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
注: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仅供大家交流和学习。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