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忆用“虚空大定”的无为法提高层次(含功法)!-寻道
林志忆道医元炁用来治病?全球独家出版武当《道医元炁疗法》
筑基功、取宝功、怀抱日月功等十个功法教学,合计39.9元!
伍柳派丹道、太一派祝由术、出道仙、金光咒等七门绝技,终身学习,5000元课程只需980元!
丹道杂谈:用“虚空大定”的无为法提高层次(含功法)!
同时呢,也有一些炼丹功的认为,守窍之法乃局部之功,非先天之道,一著色身百无是处,乃有寄神身外之法,心息相依于外,忘身大定,本属丹修之一脉正法,但若一味以忘定为法,真机现前不能得机得窍,当面错过,乃是失机。遇有水火失调,仍一味忘身不管,实非妙法。不明诸窍功用,如何内运玄机。记得曾与师有一段话,假期去见师傅,问师傅做什么,师说守了守窍,我时正有此偏见,于是奇怪问师,守窍不是后天有作有为之法吗?师说,离了守窍不得真阳,玄关一窍守不得吗?三关九窍,每一窍都有大用,过去的人根器好,有好多人只是守了个大窍就得道呢。于是为我说诸窍体用证验,又举三丰真人话“七返九还之法,下手兴功,先将上窍阳里真阴,入内金鼎气海之中,与下窍真阳配合……”,及“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等与我略说,乃知守窍有种种大用,无怪乎丹道以炉鼎(只以清修说)为一大秘密也。
丹道在初关时,尤其重视守窍,虽然各家自有法诀,但大体是要守窍的,进入中关后,才逐渐转入无为阶段。所以,守窍是丹修的一种基本的功夫,它不仅仅是为炼丹功所用,实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调心炼意的过程,窍若守不好,就去做无为的功夫,往往到头落空,基础不扎实,很难升华。
人体的窍非常多,除去一些特殊作用的重要关窍外,最重要的还是传统所谓的三关九窍,前辈对此大多都有略略的点破,但很少明说,把它当作秘密天机嘛,虽然没有透彻地说尽,但对初步的修学者是足够了。我师教我的入手方法,就是所谓“门径一窍”,前人有云,“山根一地,亦名玄牝,于此内观,学到一念不生,自能豁然内辟,神由黄道直达中黄,自觉宽广高深无际,乃为内玄牝。从此寂体如初,直可深透造化玄牝,遂与元始祖窍一鼻孔出气而头头是道,岂仅寻着一身祖窍者。故丹道之妙,始基于此。”我后来见到印度一些古老的瑜伽修法,也有从这里下手的,可见这个虽然只是方便之一端,但却是很好的方便法门。关于此窍的守法,大略说,先要净心定气,心神清净才可以守,一开始最好是心息相依守在身外,待有变化后才入窍守窍。另外,不论什么窍,最好是由此窍为过度再去守,不要直接去守,因为这里是神出入的门户,虽然广义说神是无处不可以出入的,但最主要的道路是这里。尤其是下窍,守时要把握好真机,守窍是在窍开后才有窍可守,所以往往前人都直接称为“凝神入窍”,而不是在窍外去守,之所以说意守丹田是假口诀,就因于此。三关九窍,各有大用,在丹道的不同次第会体现出不同的境界和功能,三关九窍的修为,实际是丹道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与密宗的三脉七轮相映成趣,所以丹道得真药后,要在此中运炼。当然,如果是泥水,不含真金,如气通周天之类,也是没有什么用,三关九窍你过一百遍也是老样子,只是自己玩感觉而已,没有真正的身心效验。
祖窍能不能作为入门的门径呢?对有的人而言,守这里是不合适的,而且,这里也不适合在心意没有清净前就守,因为只有清心寡欲之后,才有清空之神光可凝,一团燥火是不可以用的东西。但对很多人而言,这里的确是很好的门径,这个问题,实际涉及很多的丹道基本原理,是有它的道理的,并不是象有些人说的一无是处。
凝神入气穴,古来丹书指为妙诀,然其中却是有次第的,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做成的,丹法哪有那么容易得先天呢。因为我们要入气穴,首先要窍开才能入,这样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才是入。而许多人往往误会认为意守丹田就是凝神入气穴,这是大错特错,这哪是入呢?而且,在入前,要有个凝神在前,神若不凝,散于外界,是不可能入气穴的,即使遇到窍偶然开,也会错失良机。另外,凝神与意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操作,意守,是集中注意于某处,而凝神则是凝敛我本来之明渐返而脱离于任何一处--若明于此,可知以祖窍为门径、为标月指,是有道理的,因为神的出入虽然遍及六根,但在眼而言是最常用的,从此处作为路标,凝清空之神渐返,是很容易见效的,所以丹书有“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的“小四相和合”的口诀,大致上都是即六根为标月指而离于六根来操作的,这就是“不迷性自住”,当然,“性住气自回”,神气不散于外,而能逆返归元,才有“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的造化。若以意守丹田为口诀,则始终落在窍外,离丹道远矣!
呵呵,“昔日逢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知凝神入气穴之法,自能入丹道正途。我们修炼筑基的目的,是水火既济,心肾相交,靠壬丁化合木为其内在气化。心为丁火,膀胱为壬水。(肾为臣火主命门,膀胱为民火,主排泄),肾,左为壬右为癸,男子带脉由左转,女子带脉由右转。肾壬与膀胱通,膀胱主内,膀胱为肾之内阳。膀胱为壬,是与心丁化合,吕祖讲“降心为不为”,是将心气随心息相依下降到膀胱,产生壬丁化合,壬丁,本来就有同路,向上是肾水蒸发,与心气相合,会入肝中,化肝气,这是后天气机秉先天气化。这就是凝神入气穴的所在。凝神下来与膀胱会,是丁火下来,丁火为心是离卦。离中藏己,己是离中虚孔,己也下来了那么离就加借为炉火安在膀胱了。正太上所谓,“虚其心,实其腹”之理是也。壬丁化合为木,木为性,其本义牵龙,收入鼎中,鼎在脐内一寸三,兑为金,气动是伏虎,男子伏虎,女子擒龙。壬丁若化合不了,肝气就会向上宣发。男子抓情,女子抓性,情是产生精子的元气。是肾水之母,金。大肠为庚金,与肺为表里,所谓表里也是自然通路,乙庚合化金(肝是乙木,大肠是庚金),必生肾水,情动之气,是金气,在后天为矿金,要穿透胸膈膜,前提条件是心要静,心平,气和,心息相依。要行成自然习惯。
此时尚未到采药之时节,故尚不能走督脉上升,因为任脉,人面南,感阳气任脉为阳中之阴,内还有一脉,冲脉为阳,根于腹,起于会阴,先要补充前面,膀胱与心会合为炉后,膀胱有三条通道,一条通前阴,一条通会阴,一条通谷道。情动成欲前,冲脉必动,男子冲脉不稳定,冲脉动必带动阴跷,性情一合必冲开精室(就是男子睾丸),化气成精,精道冲开。那么修炼是必先抓生精之气,这用在丹经就是调外药。
因男子阳的表象在生殖器上,生殖器不活波,男子生命力不强,所以扣齿意提生殖器很关键,是将膀胱通前的一条路,要看护好,因排尿的气,与排精的气,同是一类元气。不能提会阴,要提前后阴,会阴提了,是另一走向了,会阴是一关键地带,有人点它,强行止精气不射。道教称这一片为九狱,膀胱是民火,管九狱,阴跷在生殖器的根部。
以上的凝神入气穴,正是运用了《阴符经》中的一个“盗”字。“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也。万物,人之盗也。人,万物之盗也。三盗即宜,三才即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在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内丹入门功有二:第一步为炼己,其功成标志为丹田气暖,肾如汤煎,气行带脉。第二步为筑基,其功成标志为气通任督。此后,便进入后天返先天状态,一切有为之法皆不存在。社会上流传的文武火炼精、采大小药等有为之法,均属似是而非。
修炼内丹功,须先从有为之法入手,明了先后天及阴阳妙理。后天乃有为,先天乃无为。后天属阳、属动,阳中有阴、有静。先天属阴、属静,阴中有阳、有动。后天转化为先天,即阳转换成阴。后天阳中之阴转化为先天阴中之阳,即所谓“道至虚无生一气”、“无中生有”、“静极而动”。内丹功修炼达到返先天状态时,所有后天的有为之法、思维方式都不复存在,到此时练功者方真正进入内丹功之门。
现今,社会上流传内丹功之文武火炼精、采大小药、过三关之法,乃有为之法。当练功者返入先天状态,先天元气出现之时,如果用有为之法炼气,那岂不又落后天。众人不知先天真意(元神)在此的作用何等重要。
筑基阶段气通任督,此时之气称为营卫之气、混元之气。任督二脉皆通之后,进而修炼静定功境,即老子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当静极而动,阳生之时,即元始先天祖气到来之候。此时,玄关窍开,采取之法要求忘却一切思维,以无待有,恍惚之中以真意返光内照,真气绵绵。待先天气足之时,以真意引先天之气行走于由混元气所打通的任督二脉之中。一旦达到先天之气能在脉中行走,便开始了后天返先天的过程,从而正式进入内丹功修炼阶段。
一、炼己口诀
盘坐宁心,松静自然。唇齿轻合,呼吸缓锦。
手须握固,眼须平视,收聚神光,达于天心。
进入泥丸,降至气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丹田气暖,肾如汤煎。气行带脉,炼己功全。
炼己之法:当调身、调心达到要求后,接着慢慢将两眼神光从远处收至天心(两眉之中间),同时轻合上双眼。光聚天心又称回光,把神光回收至天心。然后引此神光进入脑中泥丸宫,再慢慢降光从中脉下至气穴。此处气穴位于两肾之间,脐后七分,命门前三分。行腹式停闭顺呼吸法:吸气时气入鼻孔缓慢吸入,沉至气穴,同时整个小腹部及两肾向外稍扩张。气吸至七分满时,闭住气,意守气穴。闭气时间总以不勉强力度。呼气时,气从鼻慢慢呼出。放松腹,两肾火热如汤煎,此为肾中精气发动,将要外出。精气若有自行走动之兆,此乃关键之时,立即引此精气行走带脉。带脉打通且顺畅之后,丹田气足矣。行功至此,效验自知。炼己功成,按行筑基。
二、筑基口诀
丹田气足,督任并行。防危虑险,依脉运行。
周天循环,畅通身融。气归丹田,功成法明。
当丹田之气充足之时,意运此气过督脉三关(尾间、夹脊、玉枕)入泥丸,顺任脉降中丹田,再降至下丹田。如此周天循环不已,脉路畅通。此时,全身精力充沛,目光炯炯,面色红润,气足神清,至此筑基功成。
筑基阶段,气通任督之时,须防危虑险。逐步打通督脉三关,不可心急烦燥,否则导致气血乱窜,走火出偏。这一阶段专炼混元丹田气,此气炼成不仅身强体健,可为人治病疗伤,而且可应用于武技之中。运气于胸腹可抗拳脚棍棒击打;运气至手掌测可开碑裂石。
以上内丹功,避免了玄虚之伦,通俗易懂。如在秋夏两季子午二时修炼,则效验立杆见影。修炼者在内光初现第一次看到自家面目时,往往异常兴奋,只顾观赏,却不知回光收能和返照炼能,结果内光得而复失,有些已出现性光很久的修炼者,由于不得法,功境不能上进,甚至倒退,有的连显像功能都消失,十分可惜。
1用“翕聚性光”,“凝神气穴”法
具体操作如下:当性光闪忽不定时,不要随光欣赏,要立即用翕聚的方法,在眉心微微用意带动光团悠悠地旋转,使虚空中灵能为之招摄,向旋涡的中心明堂汇聚,心里加一“亮”字,如此用法,则性光的亮度会自然增加,额前虚空光耀如日,能量级也会自然增大,久久运之,天目这个玄关之窍便会自然开启,旋转的方法是顺时针,要在闭目态中两眼珠向内收,合并凝聚,并将旋转的性光通过眉心,随口内津液吞下,送归下丹田储存。亦可黑眼珠靠下部,神光直射返照下丹田。久视下丹田,可使失去的性光复归。此法第一步的旋聚为回光收能,古人称之为“翕聚祖气法”,第二步的凝神久视下丹田,为返照练能,又叫凝神入气穴,古人称为“蛰藏气穴法”。
历代修炼大家都十分重视回光的返照,关尹子用自己的体验告诉后来者“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吕洞宾则更进一步提示“只守(回光)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而圣胎可结矣。”又说“回光者,消阴制魄”,成为练就阳神必不可少的环节,至于“返照”的重要,则有“圣圣相传,不离返照”一说。
上述修炼是有为之法,是为初学者和中下根修炼者所设。
2用“虚空大定”的无为法提高层次
此法为渐入上乘功境的修炼者或上根修炼者所设。
道本至虚,道本至无,修炼之道只是效仿“虚己”而巳。
性光自虚无中来,性光的显现和性光的层次的提高,虽有小路可寻,但金光大道是静定虚无。心不静则性难定,性不定则性光时明时暗,若隐若现,漂浮不定。只有将心静下来,全身放松,心静则性定,性定则光圆。
当光耀如日进时,心更宜静,无思无虑,万念俱泯,眉间放松,面带微笑,似守非守,若存若忘。进而自觉己身已化成一团光气,轻飘飘,一片虚无。其妙全在存其虚意;如此便会自然入定,身心寂然不动,寂照明体,进入虚空大定。如能按此操作,并保持松静虚空的状态,则性光便如十五的明月,悬照光灿,湛然圆身。
上述修炼包含了使性光不断壮旺的火侯,即由有为入无为时,每一段控制的度,只有掌握起、停、静、动、加、减、定、空的操作规程,才是合度运作,以免火候太过出偏,不及则影响功夫长进。
3“慧”而不用
所谓慧而不用,就是指慧光出现以后将陆续出现各种功能,对这些功能包括慧光不要轻易使用,更不要空耗。不是使命的要求或特殊事件,一般应深藏不露,蓄能精进。今后引度他人可采用开发其功能或传其教材及宣传资料的方法,而不再靠示法中的“天眼”、“慧眼”、“法眼”。慧而不用,方能精进。习练传统静功到一定程度,眼前就会自然而然现出一种光体,古人称为,“本性灵光”,简称性光。最近,笔者接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这个问题,故特在这里介绍一下有关性光的古典理论和实践经验,供读者参考。
古人对性光的评价是十分高的。清.柳华阳在其《慧命经》一书中说:“成佛作祖,是本性灵光。”他解释道:“盖本性灵光者,其名虽二,源头则一也。在定则谓之性;定中慧照,则谓之光矣。”这就是说,静定就能看到自己的本性(本来面目),所谓明心见性;静定中观照(回光返照)就能看到光。所以古人说:“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
儒、释、道三教都承认性光的客观存在及其无上的功能。儒称之为“仁”;释称之为“珠”,亦称“圆明”;道谓之为“丹”,亦曰“灵光”。《易经》则叫它做“无极”。他们以○这个圈来代之,并认为,这个○是由先天真一之气所凝成。古人又称“不空”为灵光。他们说,观空不空为真道,观空而空是伪道;有灵光之虚空为“不空”(真空),无灵光之虚空为“顽空”。所以古人说,知此一窍,则金丹大道之能事尽矣!若练功久之,练不出性光,见不着性光,就是古人所说的“顽空”,也许是练不得其法,也许是功不精进,也许是功力未到,总之,比练功能见到性光者差一筹矣!
那末,这个呈现在眼前的性光究竟是什么形象呢?历代佛经,丹经、道书、多谈得隐隐约约,不肯明言,因为这是道门、佛门的奥秘。虽然这个○也算是一种形象,但未免过于抽象,过于含糊。实际上,古人按练功节次、进程中性光的不同表现,把性光大致分为慧光和蟾光两种,中、下乘功夫所见的性光多属慧光;上乘功夫所见的性光属于蟾光。如以道门丹功来说,炼精化气至炼气化神阶段所见多为慧光。炼气化神至炼神还虚阶段所见为蟾光。看光的圆明程度和颜色可以察知练功的进度,可以测知精气神是否充足,可以知道舍利子或金丹炼得完足与否。古人用“金机飞电,虚室生白,圆圆陀陀”三者来形容性光的形象。这是笼统而言之,也是练功到高级层次之所见。尹真人《性命圭旨》一书有一首诗是描绘此景的,诗曰:“一颗金丹何赫赤,大似弹丸黄似橘,人人分上本圆明,夜夜灵光照神室。”这也是练功到最高层次所见之景。
初见慧光,只是淡白一小点而恍惚游移不定。一用意识,即行散开,不知所之;或静极光现,色如眉月,由小渐大,又自大化小,复归于无;或光圈带虚,圈边亮圈内黑;或光圈不明也不圆。对这种慧光,均可认为是精气不足的表现。经过久久锻炼,慧光或现红光,或现白光;发红光的叫做“血玄关”,发白光的叫“正玄关”,而以光如月华之圆明像个大月亮般悬在眼前不动者,才是纯正的慧光,这是精气充足的表现。
至于蟾光,则是金黄之光。如在慧光白光内发现金光,这是炼出了金丹之苗;蟾光金黄而圆明,即是舍利子已炼成。所以说,养足之慧光可以成为蟾光。古人说:“精不足,不能生慧光;舍利子不足,不能生蟾光。慧光如月光,蟾光如金光。”这可视为性光变化的总纲。传说中的金蟾乃稀有的三足动物,蟾光者借蟾名三足之意,喻精气神三宝合一,炼成金丹也。但练功能发现蟾光的人,实是世间少有。
古来气功家多用“眼前”、“目前”来暗示运用两眼回光返照和翕聚性光的重要。吕纯阳说:“目前咫尺长生路,多少愚人不惺悟;”陈泥丸说:“终日相随在目前”;马丹阳说:“只在眼前人不识”。此眼前气光,乃人之真性、真气、真阳、真光,又称“法身”,学者识此得此,从真性入手,必能尽性以至于命,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但古来此道不为许多人所识,所以引气先贤的慨叹。
慧光与蟾光的形成,是性与命合,神与气交的结果,是精气神三宝合一化成的月华之光。练功中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以及和合凝集,就能使祖窍之性光因凝神而集于脐内下丹田,而下丹田内之阳光便上达丽于眼前,这是祖窍性光与命光二光合一。这种神气交合、二光相合,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不断的升华,才能越来越凝集,直到象征日月的二光合一,于是眉间日夜长明,由目至脐一路皆是电光,才算达到性光变化的最高境界。
实际上,上文说的“金机飞电,虚室生白,圆圆陀陀”,是代表性光呈现的三种形态。金机飞电形容突然的眉间掣电。虚室生白形容行功中由于性光的作用及真意的运用,感到下丹田,或中、下丹田,或上、中丹田以至周身浑融,化成一虚空大境;身体的一部分或全身似乎变成晶白或消失在光幕之中;或者感到我身似乎与大自然浑融成一片。圆圆陀陀形容慧光像弹丸或橘子一样,如露如电,非雾非烟,辉煌闪烁,悬于眼前。古人又用“万象咸空,一灵独现”来形容虚极静笃的气功态,练功者在入静到级深时,似乎什么都不存在了,无天无地无人无我,只剩下一点灵明,悬于眼前或照于性海或下田中。这一点灵明,也是性光所化。若练不出慧光,就很难达到这种境界。行功到此,功中自然感到“六合同春,物物得所”,周身苏绵快乐,融融洽洽,毫窍俱通;功后则感到身心舒畅,体健身轻。
应当指出的是,有些练功者的人体潜能得到发挥,出现了诸如遥视、透视等特异功能,也与慧光的呈现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些特异功能有很大部分是通过慧光来进行和实现的,即通过慧光才能遥视和透视。古人劝练功者“慧而不用,”就是说不要随便去应用特异功能,免致耗费精气,影响练功和损害身体。
性光即是真一之气、真一之慧,是我本来面目,亦称“阳神”,可说是性命之光,练功者应当珍之宝之,不容有丝毫的泄漏。因此,道门丹功有翕聚性光即翕聚祖气之法,不让性光发散走失。当性光要向上或向下走,眼不可随光去看,赶翕聚收回,归我存蓄。静定中用眼在眼之周围从下向左转子、卯、午、酉四正,将转的气光通过祖窍随口内津液吞下送归下丹田,然后两眼珠合并久视下丹田,可使失去的性光复来。道门又有蛰藏气穴之法,即将眼前翕聚的性光通过凝神入气穴(下丹田)收归气穴,实现心肾、神气的和合凝集。
慧光的不断变化及达到圆明,以至现出蟾光,是练功者经过长期艰苦锻炼的结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练功者须按功程节次循序渐进,即使初练性功,眼前现出光圈,古人称为“阴神”,不能用;只有经过采补先天真气,经过小周天功程还精补脑,元精充足,能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程度,炼出的性光,称为“阳神”,才能发挥作用。
道文化爱好者免费交流群,每日分享干货,拼团、活动
赶快扫码进入
寻道,问道,得道。一路上有阿光老师陪你,懂你!
寻道路上有寻道,寻道陪你去寻道!关注寻道,早日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