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旅官网为什么现在儿童心理问题成几何级增长?—陈默专访-心灵成长家园

为什么现在儿童心理问题成几何级增长?—陈默专访-心灵成长家园

本文作者:陈默
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
从九十年代到现在,她已经积累了近万人次个案咨询记录,她说,2000年以后,来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孩子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背负了家人太多的期盼。因为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但是孩子长大后会发现,他没有办法报家人的恩,因为家人要的是他去读名牌大学。”
篇幅较长肖春红,但大家耐心细读之后,必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获得一些启发,也许不能保证你教出一个所谓“成功”的孩子,但至少能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90年代,宫宝田问题在“外部”
90年代来做心理咨询的孩子比较常见的,还是一些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90年代的许多问题都是这样的,外部问题解决了之后,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2000年后,问题在“内心”
2000年以后来做咨询的孩子,多是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带来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普遍都接受了较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寄予厚望,孩子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度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由此就引发各种考试焦虑、学业焦虑。
而另一方面,现在孩子少了,很多还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高孤独感,使得他们从小思考力就很强。
他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所思考的问题直接就是形而上的意义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样一思考麻烦就来了,抑郁了,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
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两大因素集中在一起,使得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最普遍的是学业上的焦虑问题,到了高三不好好学习,整天看小说,看手机。还有抑郁、性别障碍更为复杂的问题也出现了,比如男孩子在家里穿着妈妈的丝袜、文胸躺在床上,女孩因为性别不认同而抑郁自杀等等。
焦虑不堪的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焦虑。
以前来咨询的孩子年龄最小也就是幼儿园大班,而现在连婴儿都来了。家长焦虑到2岁的婴儿打人就觉得这个是有问题的,也来咨询。
独生子女,独特的一代
现今孩子的心理特点,绕不开独生子女问题。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基本上是六个大人爱一个孩子,集全家的财力和情感于一身:
他们见多识广,所以智商高;他们不缺爱也不缺物质,所以善良、富有同情心。他们从小受到尊重,所以讲求平等和话语权。
然而独生子女袁利亚,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背负了家人太多的期盼。因为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四岁的孩子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他就对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但等到他十几岁了他就会发现,他报不了这个恩。这些大人并不需要他用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独生子女这一代还必须要过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50后这批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我们就像是一根草肖艳琴,哪怕被人踩在脚下,脚拿开了之后还能继续生长。
但是90后不一样,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受到尊重,他的要求不一样。他们情愿不活,也不能委屈自己的尊严。
有些家长为了戒除孩子的网瘾,把孩子送到严格军事化管理的戒瘾学校。结果孩子出来之后,从此躺在床上不说一句话的有之西尔贝报价,割脉自杀的有之,得精神病的也有之。学校的校长觉得很冤枉,以前70后都是这样管理的也都没出什么问题,现在为什么就不行了。他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
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怎样的家庭?
所有的孩子问题,其实都是家庭的问题。
家庭是健康的,孩子就是健康的。孩子出问题了,其实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如果不改善这个系统,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的。
好的家庭的共性
幸福的家庭有一点是一样的——家里没有一个人是控制欲很强的。
夫妻两个人都比较成熟。成熟跟学历、收入、社会地位无关,农民也可以很成熟。成熟的主要体现是没有很强的控制欲,做事情比较独立,家庭里面各个成员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有困难的时候就互相帮助。
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关心,但是又不是彼此控制,这样的家庭就比较健康。

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在家里,其他人就会有压力,慢慢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孩子做作业的问题,家长去控制的话,孩子就学不会独立做作业。
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不要去搅和在一起。如果搅在一起,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不做作业的,拖拖拉拉搞这搞那。
我所看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没有一个人控制欲很强的,每个人都相对独立,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好的家庭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好的家庭的比例越来越低了。
不好的家庭各有各的问题
>>>>家庭结构的问题
一种是单亲家庭。不是说单亲的孩子就会成长不好。但是单亲的孩子家长往往容易否定另一方,攻击诋毁另一方,这样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另一种就是老人过度参与孩子管教。四个大人管一个孩子,老人完全参与管教出来的孩子,个性上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幼稚,不听人讲话,很容易发火。因为他被高度聚焦了,被高度聚焦的人很容易发火。不能摆脱自我中心的阶段,表现出来就是幼稚,不能换位思考。
健康的家庭结构,老人应该是可分可合的,隔代教育中老人的定位就是一个帮手,孩子的父母才是拿主意的人。孩子的父母下班回家了,老人就应该退出,星期六星期天也退出,交给孩子父母。老人如果分不清边界,就会出现很多矛盾。除了夫妻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矛盾,还会叠加外婆跟女婿,母亲跟女儿之间的矛盾。

>>>> 夫妻关系的问题
夫妻关系不和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夫妻两个常年冷战,就是不离婚,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会有问题。

母亲必须要把自己给打理好。自己处理好了,孩子就会改变,成绩也会上去。
>>>>亲子关系问题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里面一个非常隐蔽的问题就是亲子关系李丰博客。
亲子之间,有的时候不是爱的问题,简直就是仇恨的问题,但是却用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还有父子关系出问题的。儿子长大了,身高都超过爸爸了,但是爸爸的角色转变不过来。原来是保护儿子,出自一种保护小生命的雄性动物的本能,但现在孩子大了就不知该如何自处。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儿子不满意,处处挑剔,互相攻击,就演变成了父子大战。这与做母亲的在一旁没处理好也有关系。
母子关系上出问题的,一般就是表现在不让儿子长大,高度地控制。因为潜意识里有一种母以子为贵的想法。
父女关系出问题的,一定是因为夫妻关系恶劣导致的。母亲把女儿当同盟军潜阳封髓丹,说父亲的坏话,女儿就会攻击父亲。
家庭的灵魂是母亲
不是有个大别墅就可以称为“家”,破房子里有个妈才成其为“家”。
一个母亲会影响三代。我做临床咨询多年的经验发现,所有的问题根子大多在母亲这里。抓住母亲这个牛鼻子,就一抓一个准千禧年三部曲。
因为在一般的家庭中,母亲只要没什么大问题,就会成为家庭的核心。
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女人是有优越性的。因为男人的大脑更擅长逻辑思维,女人更善于感知别人的需求。因此在对人的理解和控制管理上,女人更有优势。母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主力。
孩子跟母亲的关系也是最特殊的,虽然孩子出生剪断了脐带,但他们的潜意识是完全连通的。
所有的孩子都会为母亲牺牲。
我们有个误区,以为是母亲为孩子牺牲,其实孩子也会为母亲牺牲。
如果母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整天骂骂咧咧情绪不好,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母亲过得不快乐、很痛苦,他马上就会把这种情绪背在身上天子传奇6,觉得是因为自己母亲才会生活得不幸福。
每个人人格中的超我部分是家庭教育给的。
比如妈妈教育孩子茶杯必须放在桌上,如果把茶杯放在地板上就会责骂,那么孩子就只能把茶杯放桌上——这个是顺从,顺从了母亲的意志。
顺从就会逐渐发展成认同婚不由己2。比如孩子上小学后请同学到家里玩,同学把茶杯放在地板上,孩子会叫同学把茶杯拿起来,不要放在地板上——这个就是认同。
等到孩子长大了,妈妈老年痴呆了,把茶杯放在地上,他就会让老娘把茶杯拿起来放好——这就完全内化了。
所以,人格中的超我部分,实际上是家长给的。家长有什么样的认识和观念,孩子慢慢也会形成这样的认识和观念,变成人格的一部分。
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怎样的学校?
提供社会环境好学校标准之一
以前的孩子兄弟姐妹多,生活环境也比较自由,随时可以到大院子里找到小伙伴疯玩。
通过这种没有大人监管的群体性游戏,孩子可以遗忘压力、发展人格,也教会了他们遵守规则,是孩子进入社会的预演。
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变了,也不容易找到同伴。
那么幼儿园和小学作为孩子聚集的地方,应该提供孩子们自由交往的环境。
我经常跟幼儿园园长做讲座时说,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其实是不教育,只要保证孩子安全就可以了。
让孩子们自己交往自己玩,不要去教什么拼音、十以内加减法。
知识哪里不能学?如果一个人在11岁以前没有好好疯过、玩过,长大就会很作,等老了临死了还会很作。
儿童时代要让他有快乐的记忆。
不是竞争比赛的场所好学校标准之二
让孩子从小就参与高度竞争,是对人性的摧残。
我最反感的就是老师灌输第一名的观念,第一名什么都是好的盐都教育网,老师对他们总是笑眯眯的,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
让孩子们对学校教育构建起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学校是去跟人家比赛的地方。
去学校是为了证明自己优秀,把学校当成一个竞争场所。
孩子小的时候是很脆弱的魔法黎明2,在高度受压的环境里,甚至心脏都会受影响。
而等到高中大学甚至成人以后,抑郁症、强迫症这样的后续心理问题就会逐渐显现。
有些从小学习优秀的学霸,不能承受生活中任何一点点压力,一有点不顺,就可能出现病态、跳楼、猝死等情况。
他们表面看起来很好,但是一旦有一个触发的因素,他就没有能量来抵抗。
从小的高度竞争让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在儿童时代就全部消耗完了。

评价以过程为向导好学校标准之三
学校里不该给孩子做太多确定性的评价。
现在很多孩子做事所有的动力源罗晓韵,都是为了取得他人的评价。
如果得不到欣赏性的评价,他就不愿意参加这个活动。
很多家长反映的孩子逃避困难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的评价太多造成的。
因为这种评价不是以过程为导向,是以目的为导向。
在临床上就会出现很多孩子惧怕重大的考试或比赛的情况,平时学得挺好,一到重大考试就不行。
学校是一个训练你思维水平的地方,是一个学习提高的地方。
老师要会和孩子沟通好学校标准之四
很多时候不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问题,而是老师讲话方式、教育方法的问题。

小孩子的潜意识是完全敞开的,用前者的方式对于后续的教育就很有利,用后者就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排斥。

不同年龄的教养秘诀
关于孩子的长期教育,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则:
>>>> 0到3岁,每时每刻关注他。
这个阶段是安全感确立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满足,一生都会有缺憾。
这个时期妈妈比较重要,如果妈妈是上班族,那么下班一定马上回家,高跟皮鞋就不要穿了,应酬也别出去了,妈妈就算蓬头垢面都无所谓。
因为孩子0到3岁的时候,你要每时每刻陪伴他,就算每天对他讲100遍我爱你,他也不会嫌多。
>>>>3到6岁,诚心诚意陪伴他。
做到诚心诚意很重要。
这个时候爸爸很关键,他可以做孩子的玩伴。
因为3到6岁时,孩子的探索欲望开始形成,如果有父亲这个老山羊在,孩子就不会怕了,他的探索欲望就会得到加强。
反之,他就会胆怯懦弱退缩,他的探索欲望就会受到抑制。
>>>>6到12岁,真真切切喜欢他。
6到12岁的儿童期,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真的喜欢他。
因为儿童进了学校以后,老师对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评价,经常可能会在学校里受到一些负面的打击,或者觉得不如别人。
这时候就需要从家长眼里看到,你们不会讨厌他红土香,不会不爱他,给他一个可靠的保证。
但是儿童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招人烦,讲话颠三倒四,脾气也大,家长经常会不耐烦,但是你必须要让他感觉到你很喜欢他,特别是他犯了错误后,要能站在他的情绪里理解他。
>>>>12岁以后,实实在在相信他。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要一遍一遍地相信他。
如果你不相信他,那么他的行为会是很糟糕的,他永远也长不大。
你只能相信他。一开始从相信他10%,再到25%,再到相信50%,最后完全相信他,那样才能像个人。
一次次的相信到最后才会得到一个完全懂得自控的孩子草根官道。
如果做到这几句话,就是真正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素,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教养问题答疑
关于规矩
Q:孩子在幼儿园里挺守规矩,但是一到家里就不一样,完全不听话,感觉总是在探索家长的底线,我到底该严厉地打击呢,还是温和地对待?
A:对小孩的管理无非四种办法:奖励,惩罚,消退,训练。
你应该在家里给小孩立规矩。
小孩子其实是喜欢有规矩的,他并不讨厌规矩。
因为你没有规矩,所以他才不知道怎么做。
比如说看电视,只允许每天看一集,你就要给他立这个规矩郑智雅。
立规矩的原则在于合作性,必须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像不吃饭不睡觉这样的事就不可能。
规矩就是你们家的法律。法律写在纸上只是法律,你要变成法治。
法治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民主超级感悟,另一个就是程序公正。
民主,就是要先跟孩子谈。告诉他看动画片时间不能太长,长时间看就会很早得白内障。白内障是什么感觉呢梦幻兑换系统,你给他戴一副眼镜,拿块蛋白往上一挡,孩子就明白了。就这样把每天看一集的规则定下来。
第二天,等孩子看完了电视,你就去跟他说:“一集看完了,妈妈来关电视机了”。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这就是程序公正。哪怕孩子跳着脚哭闹半个小时也跟你没关系。等他吵完半个小时没声音了,你也一个字不多说。
第三天,等孩子看完了电视,你继续去说“一集看完了,妈妈来关电视机了”。孩子也就不响了,因为知道哭闹没用。
再接下来,不用等你去,孩子自己就会叫“一集看完了,妈妈可以来关电视了”,这规矩就立起来了。
关于兴趣
Q:关于孩子的兴趣班,比如学轮滑,一开始很感兴趣,学了几次就不想去了,还有坚持了快两年的跳舞,现在死活也不肯去了,这种情况怎么做规矩?孩子会不会养成什么事情都轻易放弃的习惯?
A:这种情况不能做规矩。家长们就是瞎担心,谈不上什么养成不坚持的习惯。
实际上是孩子根本没发现他的兴趣。
孩子是在成长过程当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的,要到高中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一直跟高中老师说,高中教育成功与否,就是看这三年孩子是否发现了自己想要专注的领域。
如果找到了,那这高中教育就成功了。
只要他知道这一生可以投入在哪个领域,他高考都不会焦虑的。
比如说他要做医生,那么有医学院的大学很多,就算没考上一流的大学,他可以进二流的大学。
因为是自己要学,跟被动去学的人不一样,他在大学里一定会学得很好,那就可以继续考到一流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样的。
关于抗挫折
Q: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A:抗挫折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一直要教育他要帮助别人,这样可以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
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互相帮助,谁谁谁哭了,你要安慰他。
谁没带伞,你就去帮他撑伞。
帮助别人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大,他就会懂得考虑别人的需求,也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自我的力量强大了,就能更好地面对挫折。
※来源:益和心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Kelly(微信号:13682491958)

- 更多推荐 -
“公益100”个案心理服务
个案心理咨询服务套餐
非暴力沟通冲突调节工作坊
心理科普、公益活动、心理咨询服务……详情关注公众号:心灵成长家园(xinling_JY)
心灵成长家园为您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给自己一个机会,走近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咨询,让心理咨询成为你促进自己心理健康的帮手,四川青旅官网让心理咨询帮助你得到更幸福的生活。
心灵成长家园打造最具专业度和最值得依赖的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咨询范围:焦虑、抑郁、恐惧、强迫、失眠、贪食(厌食)、青春期综合症等神经问题血战唐人街,偏执、回避、依赖、边缘等人格障碍,恋爱情感、职场压力、家庭关系、厌学等日常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工作。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